.

南陵现存历史最长的古桥,新晋省级文物保护

芜湖新晋“省保”之惠民桥

近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了处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另有17处与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合并。芜湖有7处入选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另有一处与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合并。从本期开始,“儒林街·寻常巷陌”将带领大家一起去这8处从岁月深处款款走来的地方,实地感受一番我们这座城市的曾经“芳华”……

能够跻身“省保”,必有过人之处

如果从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年)始置春谷县算起,南陵县是一个与芜湖县几乎同龄的古县。两千多年来,无数英雄豪杰、文人骚客徜徉在这片皖南秀山碧水之间,周瑜、黄盖、孟浩然、李白、杜牧、罗隐、查慎行、施润章等都在这里留下过足迹。南陵县地处皖南丘陵向沿江平原过渡地带,自古以来就是徽州往来长江流域的一个重要节点。数千年历史的积淀,让南陵县拥有了具有极为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辖区内名胜古迹众多,惠民桥就是其一颗亮丽的“明珠”。

惠民桥东北与龙门桥,西南与玉带桥遥相呼应,是连接南陵县城关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要道。对于惠民桥,历代《南陵县志》皆有详细介绍,据民国版《南陵县志》载:“惠民桥:北门外驿路,宋淳熙十六年,知县郭峣重建。明成化间,知县孔公玘重修,康熙五十九年,知县宋廷佐重修。”据芜湖市档案局(馆)编《芜湖古桥》一书介绍:“惠民桥位于南陵县籍山镇惠民北街惠民居委会惠民北路,又名‘北门桥’。该桥坐落于后港河上,为三孔圆拱石桥。桥墩由条石垒砌,在桥墩迎水面上还修建有分水尖,可减轻水流的冲击。”据此推算,此桥早在南宋末年就有存在,郭峣是重建,但即便从那时算起,也已有了近九百年的历史。该桥位于城区北街的漳河支流后港河之上,全长35米,宽8米。为双墩三孔的石拱桥。东北和龙门桥,西南和玉带桥遥相呼应,原为城北通往外地一条主要驿道上的桥梁。常年车马、行人不断,桥上终日熙熙攘攘,好不热闹。上世纪90年代,南陵县交通部门将桥面铺设成为沥青路,加高了路基,并将石栏杆改建为水泥、钢管栏杆。直到本世纪初,惠民桥还是南陵繁华大路上的一座重要的交通要道。据南陵文管所副所长姚耘介绍,此桥是目前南陵现存古桥中历史最长的一座。南陵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惠民桥能够躲过无数次的战争而保存至今,实属奇迹。

悠悠岁月,让一座桥演变成一种文化符号

在我市众多古桥中,不乏保存完好者,但惠民桥却有一特别之处。记者在姚耘的带领下,从桥边台阶下到河边,再从桥边的铁管上走到桥栏一侧的正中山花墙边,看见有一方保存相当完好的清代石碑,为康熙五十九年()时重修惠民桥的碑记。这块石碑内容为史志所未载,其字迹清晰工整,上书:“重建惠民桥董事及承揽桥师碑记综理全务刘璧督工办事刘崇魁刘大赴陈于士承揽宁士国万世探桥师赵继招曹希宫龙飞康熙五十九年岁次庚子夏四月谷旦立”。康熙五十九年,也就是年。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年份,是年,历时六年的《康熙字典》编纂工作终地大功告成。冥冥之中,康熙不知道,这本字典竣工的同时,在遥远的皖南地区还有一座古桥的修缮工作。当年南陵县文物所的工作人员在深入考察大桥之后,在桥西北侧的桥体上发现了这块不易察觉的石碑。多亏了这块石碑,它为民国版《南陵县志》中关于惠民桥的相关记载,提供了是不可多得的原始实物证据。这块石碑也为提升惠民桥的文物档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尽管惠民桥在南陵县,乃至整个皖南地区都有很高的知名度,但真正认识到它的文物价值,并开始对其进行精心保护,还是始于年—年进行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正是在那次文物普查活动中,惠民桥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随后,在年11月,惠民桥又被芜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谈及该桥的价值时,南陵县文管所副所长姚耘告诉记者,惠民桥位于老城外驿路,文献记录详细。桥体坚圆,是研究江南大型古桥的重要文物资源。安徽省文物专家对惠民桥考察后认为,该桥“拱体和桥面做与‘清式官桥’制式较合,史料价值较高。”因此一致同意推荐惠民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城区已在崛起,惠民桥的惠民利济功能正日渐减弱。目前,惠民桥仅作为惠民北路附近居民使用,因新开辟道路,原来主要交通的功能不复存在。但惠民桥所蕴含的悠久人文历史价值,却不可低估。

南陵域内河流众多,因此保存有许多建造时代不同的古桥,除了本文提及的惠民桥,还有玉带桥、毕家桥、龙门桥、黉塘桥等,这些古桥也都有着非常悠久历史,而且,几乎每座桥的背后都有一段精彩的过往。它们不仅是南陵时代变迁的历史见证,其自身也融合了我们先辈在自然科学和人文领域的诸多智慧,对古桥的修缮保护将对恢复南陵千年古县的历史风貌,完整延续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提升南陵城市品位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众多地方文献对惠民桥都有详细记载,但仍然有许多疑点有待今后发掘。比如,我们现在都知道惠民桥很古老,但它的确切始建年代、建造者却还是个谜。因此,在加大对惠民桥保护的同时,加大对其“身世”的研究,也是一件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

惠民桥自古就是南陵的一处风景绝佳处,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在此吟诗作画。清朝南陵县令王成璐曾写《惠民桥晚泛》:“沿城通浅溜,一棹下云根。笑接东山友,波翻北海樽。红桥交曲港,绿树隐荒村。点缀残霞外,新诗落笔痕”。据魏青平、李睿所著《历代咏南陵诗词三百首》载:“(王成璐)是在南陵任职最长的县令之一,他踏遍了南陵的大街小巷,山山水水,从惠民桥到香由寺,从何家湾到大工山,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并写有咏南陵的一组诗……《惠民桥晚泛》这首诗的语言洗练优美,尤其‘红桥’、‘绿树’一联,活脱脱一幅色彩鲜艳的‘小桥流水人家’国画,可称名句。”

如今的惠民桥属于籍山镇惠民居委会管辖范围,桥东为原县农资公司,桥西为当地居民住户。古桥不仅桥体基本完好,更为可贵的是,它那极具特色的燕翅墙因长期被当地百姓加盖的房屋遮蔽而意外得以保存。该桥在古时位于南陵县城的核心区域,桥下河水清澈,桥四周风景优美。这里,如今依然保持着一派江南水乡最本真的秀美景色。这,也许才是惠民桥最为可贵之处。

来源:今日芜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3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