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山寺碑是我国现存碑刻中影响较大的一块唐碑,也是长沙现存时间最早价值最高的碑刻。位于园林麓山寺碑亭内,共字。碑左和右下方有损缺,整碑漫漶字。碑阴刻有衔名及赞,据清代瞿中溶《金石萃编》所考为潭州司马摄刺史事窦彦澄作,李邕书丹。字体较正文略小。碑侧刻有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正书阴刻题名“元丰庚申元日同广惠道人来襄阳米黻”字样。唐代开元十八年,即公元年,由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篆刻家李邕亲自撰文、书丹、并镌刻,文、书、刻三者俱佳,故有“三绝碑”之称。轶传“黄仙鹤刻”,黄仙鹤即李邕。
李邕(-),字泰和,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李善(唐代学者)之子。初为谏官,历任郡守,官至汲郡、北海太守,世称“李北海”。故麓山寺碑又有北海碑之称。工文,擅长真、行、草、隶、篆各种书体,尤以行草书造诣最深,别具一格。唐李阳冰称赞他的书法为“书中仙手”。他对学书反对一味摹仿,曾说:“学我者死,似我者俗。”《麓山寺碑》是他行楷书的代表作品之一,笔致挺拔,气势纵横。明王世懋评为:“李北海诸碑,当以岳麓寺为第一,以其流动中藏稳密也。”李邕一生书碑甚多,存世碑刻除《麓书寺碑》外,还有《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也甚为著名。李邕之书,无定法,多取前人骨髓,随手结体,书麓山寺碑时,其书艺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信手拈来,不拘形体,书体混用,构字随心所欲,如从“木”旁的字,碑中皆书成“才”旁,“究”字书成“宄”、“藏”字书成“蒇”、“阐”书成“闸”字,六书之法尽为己所破。麓山寺碑对后来的书法家影响较大,历代许多大书法家都至岳麓临习瞻仰,碑后至今尚留有部分书法家的手迹。许多书法家都以见到此碑为荣。因《麓山寺碑》享有盛名,历代欲取此碑的人甚多,清代嘉庆年间,有达官遣吏前来拓取,因不得其法,遂使名碑碎裂,留下了千古遗憾。当时长沙知府沈廷瑛得知之后,亲赴现场,和沙灰集其残片94字,另嵌碑亭内壁之上。
我学习了大半年《张黑女墓志》后,从年6月份开始攻此碑,在率先兄的引导下,渐进体悟“北海如象”之境界,随着一年多的日课累积,越发对李北海的博大精深顶礼膜拜。在此期间,经常翻阅业已95高龄的恩师宁书纶先生作品集以获取些信息,因为老恩师是写李北海的大家,这是读帖与观摩高人墨迹的学习方法。今不揣浅陋,将首通临写长卷与大家分享,敬请广大专业同道指正。另外还要补充一句,每周的回顾经典,都是华奥创汇团队的共同努力结果,往往都是每周四制作到深夜才能在周五如期推送,尤其是本期,工作量浩瀚,直至不算我一个多月零零碎碎的临帖过程,光从录制视频,这也是本刊的亮点,到后期逐页拍照,合成等等,四位小伙子都一夜没有合眼。但因为时间紧,事务多,姿势紧,所以镜头下的临写质量往往不及长卷原作,还请大家理解。长卷我们只是做了拼接合成,未做任何修理,在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