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塔只是北海的标志,最美的精华却在这里

秋高气爽,北京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时节,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北海公园这座昔日的皇家园林也向游人展现出自己最美的景色,白塔无疑是北海公园的明星建筑,秋日的白塔也格外引人注目。但是如果在北海公园只是看过白塔就匆匆离去的话,那就太遗憾了,北海公园的西北侧才是其真正的精华之所在。

西天梵境又称为大西天,原为明代西天禅林喇嘛庙,西天梵境前有四柱七楼琉璃瓦牌楼一座,三座券门组成山门,山门楼式为彩色琉璃仿木结构,院内正中为天王殿,穿过天王殿,中院正中为气势雄伟的大慈真如宝殿,大殿为棕褐色,整体建筑的木结构全部采用金丝楠木制作,是中国现存明代建筑中的精品。

九龙壁位于西天梵境的西侧,原是一座庙宇大园镜智宝殿山门——真谛门前的照壁。该庙在年被烧,虽又重修,但于年又失火,现仅剩九龙壁。该壁建于乾隆二十一年,高5.96米,厚1.6米,长25.52米。两面有由琉璃砖烧制的红黄蓝白青绿紫七色蟠龙18条。加上正脊、垂脊、吞脊、简瓦、陇陲、斗拱等,九龙壁上大大小小的龙共计有龙条。

快雪堂位于北海公园波光潋滟的太液池北岸,紧邻九龙壁,规制宏敞的阐福寺东侧。乾隆四十四年,乾隆皇帝得到元代书法家赵孟临摹晋代王羲之《快雪时晴贴》石刻,加上王羲之的《快雪时睛帖》共81篇,为了更好地收藏,他自己还写了一篇《快雪堂记》。他特命人增建了金丝楠木殿,取名为“快雪堂”,距今已有年的历史。由于此套丛帖石刻的镌刻艺术高于阅古阁三希堂石刻,快雪堂石刻便格外显得珍贵了。

小西天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是乾隆皇帝为母亲孝圣皇太后祝寿祈福而建的,主体建筑为极乐世界,是中国最大的方亭式宫殿建筑,殿内有南海普陀泥塑一座,山上布有二百二十六尊罗汉佛像,山下绘满海水,象征佛界普陀胜境,故有“罗汉山”和“海岛”之称。殿内上方的“极乐世界”为乾隆御笔。目前修缮一新的小西天已重新对游人开放。

铁影壁是元代遗物,壁呈棕褐色,由中性火山块砾岩雕成,因颜色和质地似铁,故称铁影壁。壁高1.89米,长3.56米,两面浅雕云纹异兽,刻工古朴浑厚,铁影壁原为建德门外一古庙前的照壁,明初,此壁被移到德胜门内护国德胜庵,年,壁身移至北海公园,年,北海公园从铁影壁胡同找回基座,终使这一文物得以完整复原。如今公园又给影壁修建了一座遮风挡雨的屋顶。

阐福寺在北海北岸,五龙亭之北。阐福寺始建于乾隆十一年(年),为太素殿旧址。清孝庄皇后死后曾在此祭奠,乾隆尊生母之愿,下令改为喇嘛庙,赐名阐福寺。阐福寺坐北朝南,山门三间,歇山调大脊,黄琉璃瓦绿剪边。山门内为天王殿,天王殿之后为大佛殿,其规制仿正定隆兴寺,

五龙亭位于北海北岸西部。建于明万历三十年,清代屡有修葺。此处原是明代泰素殿的旧址,清代顺治八年拆除泰素殿,改建为五座亭子。五龙亭由五间亭子组成,五亭俱为方形,前后错落布置。玉亭之间由桥与白玉石栏杆相连呈S形,如同巨龙,故称龙亭。

静心斋原名镜清斋,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占地面积平方米,静心斋是皇家园林中写仿江南园林的经典之作,园内遍布太湖石假山,与周围亭台轩榭相互辉映,景色优雅宁静,布局巧妙,是一座建筑别致、风格独特的园中之园。

静心斋正门与琼华岛隔水相望,四周以短墙围绕,南面为透空花墙,使内外景色交融。正门乍一看很不起眼,其内部却别有洞天,有乾隆小花园和园中之园之称。该处主要建筑有静心斋、韵琴斋、抱素书屋、枕峦亭、叠翠楼及沁泉廊等。静心斋绝对是北海公园游览不容错过的精华景点。

静心斋的锦鲤看起来似乎格外漂亮。最近锦鲤火得一塌糊涂,你了解这个梗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2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