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汇聚最强大脑赋能产业蝶变2023

白癜风协会常务理事 http://nb.ifeng.com/a/20180507/6557031_0.shtml

国家重大战略推进到哪里,人才工作就跟进到哪里。

11月27日至12月2日,年高层次专家咨询服务活动在广西举办。35名专家深入产业园区、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通过实地考察、咨询座谈等方式,面对面提供咨询服务。

察实情、出实招,谋良策、破难题……在八桂大地上,高层次专家马不停蹄奔波调研,悉心指导,倾囊相授,为产业转型升级送去“金点子”,为企业破解难题送去“金钥匙”,受到各地热烈欢迎。在向中心聚焦、向大局聚力、向发展聚能中,人才工作的价值优势和担当作为生动彰显。

01

搭桥聚智——

用人才“关键变量”激活发展“最大增量”

“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也是我国唯一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省份,在国家对外开放大格局中具有特殊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发展高度重视,赋予广西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三大定位”新使命,提出“五个更大”等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为新时代广西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随着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开放平台的实施推进,广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智力援助恰逢其时。在活动对接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诚挚地表示,“广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科技进步、人才支撑、创新引领。专家到广西开展咨询服务,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把脉开方,助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让我们心存感动,非常感谢!”

一番真诚的话语,倍显广西期待。

为用足用好专家咨询服务这次难得机遇,广西上下高度重视,前期开展充分调研,广泛收集咨询服务需求。经过梳理,确定了30余项需求作为此次活动内容。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牵头制定活动总体方案和“一对一”咨询服务方案,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的南宁、百色、玉林、北海、钦州、防城港、崇左以及工业重镇柳州市积极加强对接,为开展好咨询服务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车辆工程专家钟志华来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工程热物理专家宣益民来了,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磁学与磁性材料专家李卫来了……按需“点单”,精准“接单”,在各方精心组织下,由35名专家组成了咨询服务的强大阵容。其中,17位来自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18位来自能源电力、汽车机械、石化建材、钢铁冶金、工程建筑等重要产业领域,均与广西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需求高度契合。

作为国家级“智脑”,专家平时承担的科研任务都很繁重,工作非常忙碌。但面对咨询服务之邀,大家都热烈响应,专门调整时间积极参与。“作为科技工作者,能为广西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是我们的荣幸和自豪,也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我们将秉承科技报国的情怀,与广西人民心连心,共同探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路径。”在对接会上,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孙丽丽代表专家发言时深情地说。

专家孙丽丽(右二)在中国石化北海炼化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指导。

怀着满腔热情,专家积极投身一场又一场咨询服务活动。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曾滨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原工会主席傅连春不顾路途劳累,辗转3市走访企业;大连工业大学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冬梅主动牺牲午饭午休时间,赶赴地方、直奔企业……在双向奔赴中,专家的智慧化为发展的炽热。

专家傅连春(右四)在广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开展咨询服务。

02

传经送宝——

专家的话让企业少走了弯路

聚焦产业一线,作答发展之问。专家带着前沿理念、先进技术、创新成果,进园区、入企业、下车间,深入了解生产经营和发展情况,出主意、想办法,为产业发展增活力、提实力、挖潜力。

把脉行业趋势,助推下好发展“先手棋”——

“锂电池用铝箔行业发展未来发展方向怎么样?”“新能源汽车后续发展趋势怎么样?”……11月28日下午,南宁市举办专家座谈会,开展咨询服务活动的专家刚刚坐定,来自市直相关部门单位和有关行业企业的负责人就纷纷请教,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专家了解产业发展全局,洞悉行业发展趋势。各地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通过召开产业发展咨询座谈会、现场对接交流等形式,请专家把脉建言。从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到调整产业结构,从构建“强链条”到抢抓“新赛道”,专家积极贡献智慧、献计献策。为把这些“金点子”变成“金果子”,广西专门安排人员记录汇总,要求逐条逐项研究、吸纳、转化,切实把专家的真知灼见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破解技术难题,助推跑稳“创新赛”——

“我们有三大问题需要解决!”广西惠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铜箔,是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材料。近期,公司正在提高铜箔电导率、生产效率等方面寻求技术突破。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纳米物理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正高级工程师郇庆来到企业后,公司将遇到的问题一一抛出。郇庆根据掌握的国内外技术进展,与研发人员一起探讨破解之道。“这样的头脑风暴太有用了!”公司研发处总监邓星表示收获满满。

专家郇庆(右)在广西惠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技术交流。

活动期间,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在崇左,针对企业提出的防火防腐一体化涂层新技术、特种涂料核心乳液合成等关键技术难题,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赫晓东现场开出“药方”;在北海,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沈政昌帮助企业解决了钒渣制备球团预还原—电炉熔炼技术难题;在百色,针对企业提出的控制铝板带箔表面铝粉问题,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应用研究及成果转化中心副主任李英东提出了改善性思路和建议……

“专家的话一下就捅破了窗户纸,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广西永安华夏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忠涛说,平常很难接触到这些顶尖的专家。现在组织专家走进企业给解决技术难题,帮助非常大,希望这样的活动多来几次。

传授前沿技术理念,助推人才培养——

11月30日12点30分,中国石化北海炼化有限责任公司的会议室里依旧交流热烈。孙丽丽专门精心制作课件,与公司交流“双碳”背景下石化行业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转型发展的研究思路与实施路径。“这堂课,让我们触摸到了最前沿的脉搏,打开了眼界,对推动石化绿色转型发展信心更足了。”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李继炳深有感触地说。

立足行业、放眼世界,贴近广西、服务广西,专家坚持“鱼渔兼授”,慷慨地播撒智慧的种子,为广西提供先进的理念和机制,不断引燃科研人员的思维火花,为更多科技人才在广西加速成长、建功立业注入了推力。

03

长效合作——

将“朋友圈”变为“发展圈”

一次活动,难以解决企业发展的全部问题。建立长期联系,方能让高端智力资源长久地为广西服务。

为确保咨询服务活动成效,广西注重建立与专家的联系机制。统筹业务关联紧密的有关单位,“一对一”与专家对口衔接,并安排1名相关领域中青年骨干人才作为联络员,密切跟踪服务。专家每到一地,当地领导干部、企业负责人等纷纷与他们互换联系方式,求才若渴的诚意让专家深受感动。

“咨询服务活动就像一座‘桥梁’,让我们和广西结下了不解之缘。”医院教授陈彪说。

着眼建立长效机制,各地积极与专家接洽,通过项目合作、联合攻关、技术顾问等多种方式,与专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促进创新成果与广西产业深度融合、落地转化,助推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专家为广西海洋经济高质量把脉。

在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黄云辉的推动下,广西柳工集团计划与华中科技大学开展校企合作;广西大学与中交集团总工程师汪双杰达成共识,对进藏高速公路及铁路桥梁方面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合作;中国能建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张健与广西广投北海发电有限公司达成提高电力资源利用效率的合作意向……不少企业负责人兴奋地说,对接一位专家,就等于对接了一个团队,收获太大了!

“铁石相激,必有火花;水气相荡,乃生长虹”。走进企业、走进生产一线,也让专家从中收获颇丰。不少专家表示,时代课题是科学创新的驱动力,也是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到一线亲身感受经济发展活力、了解发展情况,能够更加紧密结合实际,有的放矢开展研究,加快产学研有效转化,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借得东风好行船,长风万里向未来。

咨询服务活动的结束,不是终点,而是充满更多期待的起点。正如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蓝天立在启动仪式上所说:“奋进新时代新征程,深化壮美广西与专家各领域的合作,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专家持续播撒的智慧种子,必将在八桂大地上长成参天大树、茂密森林。

(图片由本报记者孙忠法摄)

编辑:张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9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