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花谷”乡村旅游景区内的滑道。(合浦县宣传部供图)
新华社南宁8月3日电(记者黄耀滕)南国夏日,花开正艳。早上6点,离上班时间还有1个小时,路程也仅有1公里,63岁的村民王光任还是早早骑上摩托车,精神抖擞地赶去上班。
“我现在是‘大田花谷’乡村旅游景区的固定员工,上班不能迟到。”王光任说,过去几十年他少有机会出去打工,主要在家务农。“几亩薄田,需要看天吃饭,不像现在收入稳定。”
王光任是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石湾镇大田村的贫困户。位于广西合浦、灵山、浦北三县交界处的大田村是贫困村,群山环绕、交通不便影响当地群众增收。
“原来路不好,骑摩托车到镇上需要1小时,干旱时路上积尘能没过车轮,下雨天出村更加困难。”王光任说,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村里道路逐渐完成硬化,“行路难”问题得以解决。
“全村84.5平方公里范围内只有一块几十亩的较大耕地,13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的其他田地都零散分布在山坳间。”大田村驻村第一书记黄毅说。
“大田花谷”乡村旅游景区内的景观。(合浦县宣传部供图)
黄毅说,大田村山多田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没有主导产业,村集体经济薄弱,但山地资源比较丰富。要发展脱贫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只能“靠山吃山”,走“产业+旅游”的新路子。
年6月,结合三角梅在市政建设中市场需求量大、大田村环境适宜种植的特点,北海市纪委监委决定扶持大田村发展三角梅产业,牵头引导组织大田村与邻近的贫困村红锦村成立三角梅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确立产业发展方向后,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积极勘测选址、建设拦水土坝、安装喷淋设施……1年多时间,昔日的荒山坡成了花果飘香的产业基地。”黄毅说,年,合作社三角梅销售额超过万元,大田村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按照“产业+旅游”的扶贫模式,大田村在三角梅产业基地的基础上,种植黄金百香果,利用坡地打造七彩滑道,在山谷间拉上滑索,配套建设儿童乐园……经过2年多时间的建设,“大田花谷”乡村旅游景区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
“景区开业半年营业收入就超过30万元,还创造了20多个工作岗位,与6名贫困户签订固定用工合同。”黄毅说,景区也是三角梅合作社旗下产业,收益以按期分红的方式打到两村村集体和贫困户账户上。
年,“大田花谷”被评为广西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大田村还成了北海市乡村振兴建设示范点。
截至年1月,合作社分红4次,在基地务工的贫困群众每年增收近3万元。“现在有分红也有工资,双份收入更有保障。”王光任说,每天在景区工作内容就是清除杂草、裁剪花果、清扫道路等,也比较轻松。
“未来景区将继续完善设施,开发更多游玩项目,吸引更多游客,继续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让更多村民受益。”黄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