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登禹路南口向东不远,路南有一座大型的红墙绿瓦的大影壁,对面就是目前我国现存唯一的、建筑等级最高的庙宇-历代帝王庙。
历代帝王庙是与明清皇帝祭祀自己直系祖先的太庙以及祭祀至圣先师孔子的孔庙相齐的,合称为明清北京三大皇家庙宇。
历代帝王庙始建于年(明嘉靖九年),其原址为保安寺,于年(明嘉靖十一年)建成。清代继续沿用,并在雍正和乾隆年间均有过大修。距今已有近年的历史,是明清两代祭祀中华炎黄祖先、历代杰出帝王和功臣名将的皇家庙宇。在这座庙里,供奉着从三皇五帝到明朝崇祯的中国历史上位皇帝和79位历代功成名将。
每年春季和秋季,庙里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祀大典,明嘉靖、清顺治、雍正、乾隆、嘉庆等许多皇帝都曾亲自主持过大典。
在明清的这年间,共举办过次祭祀大典。庙里供奉的帝王牌位也屡有变动,但没有清代各位皇帝的,只是在景德崇圣殿前的广场上,立有雍乾父子两位留下的四块碑。
清朝灭亡后,历代帝王庙开始荒废。年,熊希龄、陶行知、张雪门等借用庙宇办起了香山慈幼院实验学校,年改为北京第三女子中学。新中国成立后,也一直是女子三中在使用。年改为北京市第中学。
年,北京市和西城区政府投资数亿为北京市中学在王府仓胡同修建了新的校址,学校迁出后,又全面修缮了历代帝王庙,并对外开放。
北京地区流行一则关于历代帝王庙的顺口溜:“有桥没有水,有碑没有驮。有钟没有鼓,有庙没有佛”。非常形象的描述了历代帝王庙的特点。
历代帝王庙建筑群规模宏大,占地约1.8万平方米,沿中轴线以此有:影壁、大门、景德崇圣门、景德崇圣殿、祭器库,两侧辅以配殿和碑亭等。
历代帝王庙复原模型庙门对面,阜成门内大街南侧有大影壁一座,长32.4米,高5.6米,厚1.35米,砖砌的须弥座,墙体通身红色,绿琉璃瓦的硬山大脊,四个边棱为绿琉璃圆筒瓦。
影壁东南角影壁南北两侧正中间为六朵黄色牡丹组成的琉璃团花,影壁四角装饰有砖雕角花。在近代维修是发现影壁的主要构件均为明朝嘉靖年间,距今已有近年的历史了。
影壁南侧的琉璃团花影壁北面的道路东西两侧,原先还各有一座三间四柱七楼的牌楼,牌楼的额枋上题有“景德街”。这组双牌楼的设计,使得阜成门内大街成为了京城最壮观的大街之一。
两个牌楼之间、庙门之南,原来还有三座单孔汉白玉石桥。桥南护以朱栏,东西两侧各有夹墙,左右还有下马石碑各一座。影壁、牌楼、石桥和庙门,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平民百姓和过往的车马不许穿越,都是要从影壁南侧绕行的。
而这三座石桥下,却没有水,顺口溜里“有桥没有水”就是说的这三座石桥。
年,为了拓宽阜成门内大街,两座牌楼、三座石桥和两侧夹墙被拆除了。原本一体的建筑群,被分割成两部分,影壁被孤零零地留住了马路对面。
值得庆幸的是当时拆除两座景德街牌楼时,在梁思成先生多次请求下,牌楼的拆除过程中受到了特别的关照:构件榫卯不得用大锯锯断,要小心拆卸以保持构件及榫卯的完整性。并对牌楼进行了多角度的拍摄、测量构件、绘制图样、详细登记等。
年,在首博建馆工程的同时,景德街牌楼非常幸运的成为第一件进入博物馆的文物和展品,虽然半个世纪的封存损失不少,剩余的配件只够组成一套完整的牌楼,这座牌楼曾经被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评价为北京的古牌楼中构造形式最好的、雕作最为精美的景德街牌楼,开始了它涅槃后的新生。
而路中间的三座石桥就没有怎么幸运,遗迹被压在了柏油马路下了,使“有桥没有水”成为了永远的传说。
东西两块下马石碑,原来在三座石桥的南侧,石桥被拆后,被移到大门的门廊下。在上个世纪60年代又被敲断后就地掩埋了。年,相关部门挖出后,按照原貌修复后又摆回到门廊前。
下马石碑上用满、汉、蒙、回、藏和托忒六种文字刻的“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碑的阴阳两面各刻三种不同民族的文字在两块石碑上的位置互换,以示所有民族一律平等。
东侧的下马石碑西侧的下马石碑碑座为方形,没有龟蚨或方蚨。“有碑没有驼”就是指的这个。
而现在石碑上还有修复的裂痕,诉说着它的历史沧桑!
碑座应该也是后补的面宽三间,开三扇大门,每扇大门皆有9*9粒金漆门钉,门口的柱子上挂着两块竖匾,其中的“历代帝王庙”貌似中石的字。黑琉璃瓦绿剪边的单檐歇山顶。通宽15.6米,进深9.5米。大门两侧八字墙,下有汉白玉石台阶。大门两侧的墙上开有东西旁门。
历代帝王庙的正门进入大门是历代帝王庙的第一进院,在东侧门的北面,有一座钟楼,整体方形,四面均面阔三间。顶部黑琉璃瓦绿剪边,重楼重檐歇山顶。一般的寺庙都是东钟楼,西鼓楼的对称设计,但是这里却只有东侧的钟楼,是忘记建了吗?原来这是因为帝王寝庙有鸣钟不鸣鼓的通制,所以历代帝王庙也就有了“有种没有鼓”的说法。
第一进院东侧的钟楼第一进院落的正对面是景德崇圣门,面阔五间,宽26.6米,进深14.8米。黑琉璃瓦绿剪边的单檐歇山顶,建于汉白玉的崇台上,四周绕有汉白玉的石护栏,前后三出陛,中路为11级台阶,中间丹陛石刻有云山纹,东西为9级台阶。
景德崇圣门两侧的红墙和随墙旁门以前被拆除过,年修复时复建了。
一进院子东西均有用红墙围出的东西配院,均为年修复历代帝王庙时一起复建的。
东院是神库、神厨、宰牲亭和古井亭,这里主要是屠宰加工祭祀供品,以及存放祭祀时工具的地方。
顺时针依次神库、神库、宰牲亭、古井亭西院在明代时是空地,清朝乾隆年间建成关帝庙。院内被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院里东向建有乐舞执事房五间,其西侧北向建有典手房三间。
北部又分东西两个小院。西院南向建有遣官房三间,其西侧建有斋宿房五间。东院南向建有关帝庙一座,其西侧建有祭器库五间。
这座关帝庙是清朝初增建的,是全国少有的“庙中庙”,用来专门祭祀三国时期的武将关羽。正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前带廊。把关羽单独供在这里,有些观点认为是因为关羽的身份特殊,只能单独供奉。个人认为会不会是清朝皇帝把关羽供在这里是为了镇住后面景德崇圣殿里的各位呢?
穿过景德崇圣门就是第二进院,正对着就是景德崇圣殿。
大殿高21米,面阔九间51米,进深五间27米,重檐庑殿顶,在明朝原本是绿琉璃瓦,在年让清朝皇帝弘历改为等级最高的黄琉璃瓦,成为与太庙正殿规制一样的形制。大殿建在高大的台基上,殿前有月台。东、西、南三个方向有石护栏。台基南面三出陛,中有御路,十三级台阶,左右各十一级台阶。东西方向各出一陛,均为十二级。
殿内有60根金丝楠木的柱子,外面用朱漆抱着。
地面清朝时铺的是由苏州“御窑”烧制的“金砖”。改为学校以后都已经破损了,现在地面上的地砖也是按照古法烧制的,只是没有以前那么的精细。另外,如果真的是用“金砖”重铺,恐怕就不会让游客进入大殿了。
柱间天花为金龙和玺的彩画,还保留着清朝时的原样。
殿内悬挂有一副对联和一块“报功观德”的匾额,金子黑底,边框均为浮雕的金漆团龙云纹。原匾已经让原来的学校做成桌子,现在的是重新做的,上面的字是清朝弘历皇帝的。
大殿内共分七个大龛,龛内没有神像,而是分别供奉了位除了清朝以外的中国历代帝王的牌位。这也就是大家说的“有庙没有佛”了!
各位帝王的牌位为金字红底,也是年的这次修复时后补的,据说以前的牌位让当时的学生用来做了板凳,后来修复时征集旧件却一个也没有找回来。
在景德崇圣殿前院中有四座碑亭,东西各两座,为清朝雍正和乾隆时期建成。碑亭均为黄琉璃瓦重檐歇山顶,整体为方形,每面均面阔三间,明间开门,四个角为红墙,其形制与孔庙和国子监等建筑中的碑亭类似。
大殿东南的碑亭中的石碑上面刻有胤禛和弘历父子两位皇帝的碑文,故被称为“父子碑”。螭首龟趺碑,通高7.53米。正面为年(清雍正十一年)清朝胤禛皇帝的《历代帝王庙碑》,碑文用满汉两种文字刻成。背面为年(清乾隆五十年)清朝弘历皇帝的《历代帝王庙礼成述事》,碑文为汉字。
东南碑亭此碑是四座石碑中最早的一块,石碑下面的赑屃头部较小,脖子较长,并且前伸,碑身四框和两侧均刻有升龙。石碑底下是海水江崖石雕的地面,四角江水中各雕有鱼蟹。
大殿西南石碑螭首龟趺碑,通高6米,是年(清乾隆二十九年)建立的,正面刻有《重修历代帝王庙碑》,用满汉两种文字篆刻。背面是《历代帝王庙瞻礼诗》,碑文用汉字篆刻。
西南碑亭此碑的赑屃头大颈短,石碑是四块石碑中最矮的一块,四周也没有装饰图案。底下是海水江崖石刻,四角海浪里也刻有飞马飞鱼。有意思的是在位于石碑两侧的浪花中,各有一个小童模样的,不知是何方神圣!也只有这座碑亭被重新粉饰一新,其他的三座碑亭还保留着清代时的彩绘。
正东的碑亭里的石碑是龙首龙蚨碑,上面是一条身子盘在碑首头部探出碑身的龙,底座碑趺也是一条龙,仿龟趺的样子做伏卧状。石碑通高7.54米。此碑是年由清朝弘历皇帝所立,正面刻有《祭历代帝王庙礼成记》,用满汉两种文字篆刻。石碑下方是海水江崖的石雕。
正东碑亭正东龙首龙趺碑大殿正西的碑亭内,是年(清乾隆五十二年)的石碑,通高7.83米,是四块石碑中最高的。与东侧的一样,也是龙首龙蚨碑,下刻海水江崖石雕。唯一的区别就是,这块石碑上没有任何的字,是块“无字碑”。
正西碑亭正西龙首龙趺碑大殿前东西两侧,各有面阔七间的配殿,宽33.4米,进深14.6米,黑琉璃瓦绿剪边,单檐歇山顶。原本是祭祀历朝历代的79位贤相名将的牌位。目前为历代从祀名臣的图片文字介绍。
东配殿西配殿东西配殿南侧各有一座燎炉,外形基本一致,所不同是东侧燎炉是绿琉璃砖砌,西侧燎炉是灰色砖砌。这是因为他们的用途不同,绿琉璃的是给皇帝们烧祝文神帛是的,而灰砖的是给大臣用的。明清时期的燎炉,之前被拆除了,这两座燎炉都是年的这次整修中修复的。
东侧琉璃燎炉西侧砖砌燎炉绕过景德崇圣殿,后面还有一座面阔五间,进深一间的黑琉璃瓦绿剪边的大殿,是为祭器库,是祭祀工具的库房。现在的建筑也是年大修中复建的。
祭器库拥有这么多之最的历代帝王庙,其实有很多地方都是年之后复建的,但是还是有非常多的看点:
第一,明清两代构件保留的多。历代帝王庙中景德崇圣殿、景德门、东西配殿的主要构件都是明代遗留下来的。故宫、颐和园、天坛、孔庙等建筑虽然都是始建于明代,但留存的明代构件不多,像历代帝王庙这样保留了大量明代原构件的极为少见。而壁画、琉璃瓦等多是清代乾隆时期的。
第二,历代的彩绘保留全。历代帝王庙的彩画最有价值的是始建时期的。在景德崇圣殿天花板上边,有三间彩画,从纹饰到工艺,是非常有价值的明代彩画,后来几次修缮脊部都没动。在景德门的脊部也留有一间明嘉靖始建时期的彩画。此外,东跨院的神库神厨,也留有始建时期的彩画痕迹。在宰牲亭的南侧和西侧有一两件。
第三,金丝楠木的柱子。北京金丝楠木的大殿几个,其他如故宫、天坛、太庙、长陵和北海的楠木大殿,要不就是不让进,要就是用透明有机玻璃隔着。只有景德崇圣殿内的60根朱漆楠木柱,是可以亲手触摸的,你可以真真切切的触碰到历史。
历代帝王庙的游客不多,当你游走在其中时,明、清、民国和新中国这几个时代的痕迹就在你身边,是那么的近那么的真!
推荐系数:
交通便利:4.5星;二环内地铁公交什么都方便。庙对面,影壁后面有个小停车场可以停车。
场馆设施:4.5星;网上预约,现场买票,免票的也会给一张纪念票正是非常的赞!各个建筑前都有介绍。卫生间非常干净。屋檐下树荫里都有座椅。
馆藏价值:4星;20元的门票还是挺值得。老年证和年票都可以用,所以里面时不时会有写生的老人和孩子。
服务水平:4星;整点有义务讲解员。每个大殿里都有工作人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问问,会有特别的收获。
推荐指数:4星
#老北京的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