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乘旭日春光,访北海白塔,走景山寿皇殿

过了清明,凡旭日一出,便可见春光大放。自惊蛰起,蛰虫惊跑;至清明过,人便思游。上次去看了北海北沿,这次便去北海岛上走走。

北海公园里面有北海,北海当中有一岛,此岛便是琼华岛。这里最早就是一座土坡,既无怪石,亦无松柏,不过是茅草丛生、豺狼横行之地。金完颜海陵王立燕京为金中都后,在此盖了一些殿堂,作为他的宫苑,叫做瑶屿行宫。别看海陵王把这里称做瑶池般的岛屿,其实也就是比阿城金上京那里的园子稍微大点有限。海陵王完颜亮虽然政绩颇勋,还舞诗弄墨,却也是残暴荒淫。他是行庶人弑君上台的,最后的结果也是被弑君了,还被贬回庶人。庶人死后不能进入北京房山的金家皇陵,当然也就没有庙号,据说他的墓在在陵区外四五十里。海陵王之后,灭辽的金朝开国皇帝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孙子完颜雍被推举为金帝,是为金世宗。金世宗上台不久就逼着南宋议和,搞出来个秦桧绍兴条约之后的隆兴条约,这就有了一段和平时期。在这一段时间里,金世宗常去汴京出差、度假,就看上人家宋京的皇家艮岳园。他就把艮岳园拆了都给搬到北京来,然后他用这些材料就在北海土坡上堆起了琼台楼阁,其中最大的一座叫做大宁离宫,并且把土堆改名叫琼华岛。北宋皇帝喜欢奇石,到处搜罗,有好的就都送到汴京艮岳园。北宋官员也都附庸皇上的风雅,到处搜罗奇石。《水浒传》里好汉青面兽杨志就干过押运花石纲的差事,这个花石纲就是运送奇花异石的车队。艮岳园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园林之一,被金人拆毁之后,其中的一部分奇石就在现今北海公园的琼华岛上;但是大部分奇石都遗失了。上次我在《春风十里不如你,走北海北沿》帖子里说海陵王开始修建北海,就是金朝这一段。到了金世宗拆艮岳堆琼华后,北海公园和琼华岛就基本上是这个模样了。

元代忽必烈进入北京的时候,又扩建琼华岛,并且把大宁离宫扩大建成了广寒殿,据说是面阔七间呐,相当可以的。明代的几次扩建北海基本都是在东西南北河沿上,琼华岛上保持了元代的格局。最可惜的是广寒殿在万历七年(年)倒塌了,此后也没有再建。

我以前有一个《访北京黄寺,探三百年不示人之密》的帖子里提到“京城清早三寺”,其中一座就是北海公园琼华岛上的永安寺。清顺治进入北京后,按照国师恼木汗活佛金巴加错的建言,“欲以佛教阴赞皇猷,请立塔寺,寿国佑民”,就在北海琼华岛倒塌广寒宫的遗址上建起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永安寺白塔。这个是北海白塔的来历。

春日清早一定要从东门进入北海公园,这回说的是清凌凌的早晨了,不是清朝早期。为什么要从东门进?因为早晨太阳从东边升起,从东门进就是“太阳照耀着我们前进”,就可以看见雪亮雪亮的景色。

这座牌楼是面对北海东门的,你别看它重重落落好几块额枋,上面却都没有字迹。要想看有字的牌楼就要走到南门那边。

这座牌楼的额枋上有“堆云”二字。堆云是一块古代奇石的名字,很有可能曾被宋徽宗收在艮岳园中。有古人叹此石:“石湿云不起,石晴云亦逗。对石闲观云,苍翠落衫袖。”在此题“堆云”之意就是说这山上多有汴京艮岳之石。借此诗意,堆云牌楼南面的另一座牌楼上就写上了“积翠”二字。

这座牌楼看上去非常雄伟,与一般牌楼大不同。这也是一座四柱牌楼,但是它不像很多四柱牌楼那样上面有七座楼,而是只有三座楼。因此,它上面的每座楼就都很大,比通常的七楼大很多,所以看上去非常雄伟。而且这三座楼不仅从正面看很有广度,从侧面看也是很有深度。

牌楼后面就是永安寺的山门。我逛了这么多年北海,还真是没有进去过这座永安寺。今天,我且进去走走,高低去看看那座从来都是远望的白塔。

即使寺名匾上没有“敕建”二字,一看这山门就知道这肯定是皇家寺庙,因为虽然只是普通的拱券门,可上面的琉璃顶太奢华了。黄绿琉璃瓦的屋顶上拼有图案,这个叫做聚锦,除了好看,还图个吉祥。屋脊上都是琉璃砖雕,正脊上是二龙戏珠,垂脊和戗脊上是单龙翱翔。特别是那两座鸱吻,不是黄琉璃,而是绿色,身上还戴着西式皇冠?

这座山们前面有二件奇特之处,一个是牌楼后面有一对头朝里的石狮子,“永安寺的狮子—头朝里”;另一个是山门前面是一对青铜乌龟。新铸的铜像都是金光闪闪的,生锈之后才会是暗绿色,这两座铜龟常被游客抚摸的地方已经无锈,露出了原本的金黄色。

进了山门二侧有钟鼓楼,正面不是天王殿而是法轮殿。这座殿是乾隆建的,之前这里是不是天王殿?没有记录。

这座大殿可是比通常的天王殿大多了,屋顶也是琉璃瓦单檐歇山顶,也带聚锦图案。这个屋顶和山门屋顶形制一样,但因为是殿,所以必须要有脊刹,脊刹是宝珠上面有七层相轮。

门匾上是乾隆所题“人天调淑”,有点拽文的意思。此处:调即和谐;淑,善也。这座法论殿外面看着是中式建筑,里面挂的经幡可全是藏式的。祭台中间是释迦穆尼坐像,两边站着八位菩萨;侧面祭台上是十八罗汉坐像。这种佛像的安排不太常见,如果做为正殿,应该有三世佛;或者中间是佛祖,两边各站一位协侍菩萨。佛祖身后枋匾上有“慈云觉海”。慈云喻佛之慈心广大,覆于一切,譬如云也;觉海意为大彻大悟。

从法轮殿后出来一看,这里都是树荫,夏天一定凉快。

再定睛一看,原来远处能看到的白塔要爬上这些台阶才能到呀?

猫腰蹬腿往上爬,一边爬一边数,本想数数有多少级台阶,数到二十多就数乱了。算了,不数了,反正高低都得爬上去。爬到龙光牌楼下面,这也是一座四柱三楼的木牌楼,但是没有那座堆云牌楼雄伟。再抬头一看,我正处在所谓上不上、下不下的地方,为了不浪费刚才爬上来的腿力,所有的游客都只能选择继续向上。

不过,在继续登高之前,可以在牌楼两边寺方专门搭建的亭子里坐下,吃半张糖饼,喝一壶凉茶,恢复一下腿力。

上去一看,这里叫做正觉殿,里面中间坐着大肚弥勒佛,两边墙上画着四大天王。这个是天王殿的配置呀?看来刚才楼下的那座法轮殿还真不是拆了天王殿新盖的。这座永安寺里的布局也是很特别哈?钟鼓楼和天王殿居然不在一个院子里,那么,现在看见的钟鼓楼恐怕也是乾隆和法轮殿一起建的吧?这样才能说得过去。有人说这里是过去的山门殿,其实不对。山门殿应该就是一座穿堂殿,中间不坐着弥勒佛,两边不是四大天王,而是二位门神。

过了正觉殿就是永安寺的正殿了,中间有大雄宝殿,两边有配殿。

走近一看,这座正殿不是大雄宝殿,而叫普安殿。说它不是大雄宝殿的原因是它里面供的不是佛祖释迦穆尼,而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像,也就是黄教祖师。我在《访北京黄寺,探三百年不示人之密》帖子里交代过格鲁派的来历,这个说明永安寺是藏汉结合的寺庙。宗喀巴大师像在中间,他的左手是五世达赖像,右手是班禅像。

这回对了,藏传佛教是在法论殿里做法事,包括每日经课和大师说法。永安寺的法轮殿看上去规模是小了点,说明当年这里的喇嘛不多。其实,清早三寺的规模都不大,每座寺里的喇嘛都不多。现如今,这里已经不是寺庙,而是文物保护单位了,会念经的喇嘛都移住雍和宫了。

过了正殿往后并不是就到了白塔,而是还要继续攀登更多的台阶。

可以看见白塔前面有一座方形小殿,那叫善因殿。上去台阶可以看见白塔了。

不行,东南侧这边太亮了,晃眼。我转到西南侧去好好看看。

北京还有一座白塔,就是白塔寺里的那座塔,那座塔建于元代,比北海这座白塔年代更久远。北京的这两座白塔都是属于藏塔,元代也是信奉藏传佛教,那时候还没有宗喀巴,而是叫萨迦派。虽然北京这两座白塔同出一门,但还是可以看出来有很大不同。不同之处在哪儿呢?主要是在基座上。白塔寺的白塔最下面就是一座红墙高台,而北海白塔的最下面却是巨大的月台,月台四周是漂亮的汉白玉栏杆,这是经典的中式巡杖栏杆。这座月台并不是金刚座或者须弥座的形式,但四周也有排水的螭首,这也是中式建筑特点。中式月台之上是塔基,四面折角。塔基之上是覆钵式塔身,其上是十三层相轮,也就是所谓的十三天。这座白塔的华盖是上下两层,华盖上也吊着挂钟,没有白塔寺的多。最上面是仰月宝珠塔刹,也有叫做日月同辉的。

覆钵的中间是眼光门,壶门式,里面是红底金字,周边游客都在猜那是什么字?我只能告诉他们那是藏文。其实它是七个藏文字组成的图案,意思是吉祥如意。这些字是康熙时期的国师章嘉活佛所写。当时西藏以东的藏传佛教领袖一位是青海的章嘉活佛,另一位是蒙古库伦的哲布尊丹巴活佛。这个库伦不是内蒙古的库伦,而是现在的乌兰巴托。我在《访北京黄寺,探三百年不示人之密》帖子里交代过清早期最受官家重视的是恼木汗活佛金巴嘉措,他是顺治封的彻辰国师,统管西藏以东佛事。本来这位六世恼木汗巴周活佛金巴嘉措可以把国师传下去,但是他的继任七世巴周活佛在平定噶尔丹叛乱期间行为不端,因此被朝廷废黜。之后,康熙改封章嘉活佛为国师。

我一边想着这段历史,一边顺着月台下面走了二步。

月台两边有踏跺可以上下。

这塔身足够大,太阳都可以藏身其后。据说唐山地震后维修此塔时,从塔心开发出两枚暗藏的佛舍利,不知真假。有说这两枚舍利是当年阿育王传到中国的。阿育王时期,印度建有一座大塔,叫做桑奇大塔,很有名。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座寺是洛阳白马寺,年瓦捷帕伊参观白马寺时,提议在白马寺建一座印度佛殿,后来年建成,里面有一座仿真桑奇大塔。

看完白塔,就可以顺着后面叠石假山上的石阶下山。沿途还可以看见一些艮岳园掠来的奇石,琼华岛上的这些奇石后来被乾隆搬到别处不少,颐和园排云殿门外的一排太湖石就是从北海搬去的。乐寿堂前面的那座青芝岫,就是“败家石”,它不是艮岳石,那是出自京郊房山的一块奇石。

琼华岛北岸是长廊,长廊的正中有一座碧照楼,门匾上写着“湖天浮玉”。白居易有“彭蠡湖天晚,桃花水气春”,浮玉山是传说仙人居所。匾上没有落款,字迹看上去颇有启功先生书法风格。这个地方曾经是仿膳饭庄,现在搬到北海北沿去了。

这一段长廊和汉白玉栏杆用来散步很好,饭前饭后都行,饭前开胃,饭后助消化。

北海里有很多路灯,仿琉璃风格,很有情调,长廊一带都是这样的路灯。

顺着长廊向东走,就可以回到东门。出了北海东门,撸袖一看手表,时间还早。既如此,不可轻易回家。对面就是景山西门,何不就此去看看新开放一段时间的寿皇殿?对,就这么办!

寿皇宫是清代建筑,寿皇是谁?寿皇就是寿终的皇上。寿存的皇帝都在皇宫里呆着。寿刚终的皇上叫做大行皇上,就是走大发了的皇上,回不来了。然后就要把他入殓,让他躺在皇棺里。皇上死后住的地方不能叫棺,还得叫宫,那就叫梓宫吧。皇上大驾不管崩在哪里,都要让他躺在梓宫里抬回皇宫,自古就是这样,当年曹操死在洛阳,他的梓宫就是送回邺城的。皇上躺下起不来了,肯定乘不了辇了;梓宫就要用舆运回来,舆就是皇上的大货车。皇上的梓宫回到宫里就把它停在他原来睡觉的房间里,那就是乾清殿呗。在这里要办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朗诵本皇最后一道旨意,正规叫做遗诏。还得宣读“正大光明”匾后面纸条上写的人名,有这个名字的人就可以站到最前排,口呼“老子天下第一也”,就变成了新皇帝,不知道此时要不要穿新衣,我想是要的。然后就在这里举办公祭,寿皇的至爱亲朋都披麻戴孝站在两边,一边抹眼泪,嘴里兼做呜咽声,隔三岔五大吸一下鼻涕;一边斜眼儿瞅着大臣外戚们一个一个走到大行皇上梓宫前面叩首抹泪甩鼻涕,还要数着谁来谁没来。所以,这个公祭的仪式上除了悲哀的气氛,还有很严肃认真的工作要做。

公祭之后,穿上新衣的新皇上就要把大行皇上的梓宫从乾清宫送到景山公园去,皇家太平间在景山公园里。清代一开始的时候,景山公园东北角附近有一座观德殿,规模不大,用于停放梓宫九五四十五天,九五至尊嘛。后来,乾隆盖了更大的寿皇殿,大行皇帝的梓宫就改停放寿皇殿了。观德殿里最后停放的是乾隆的富察皇后。在这里停放够日子之后,新皇上还要把大行皇上的梓宫从这里送到东陵或者西陵去。那到底是东陵还是西陵呢?这个由大行皇上行前自己定,做一把皇上如果连这点权利都没有怎么行?

所以,清代的皇上至少要到寿皇殿这里来三次:第一次是把前皇梓宫送来;第二次是把前皇梓宫从这里送走;第三次是自己躺在梓宫里在这里观望若干天,观望什么?观望新皇德否。嗯?那当今皇上平日就不来这里祭奠先祖们?清代皇家祭祖是在太庙,每年除夕之前一天,当今皇上都要去太庙主持大祭。第二天,也就是除夕那天,皇上会派人来景山寿皇殿叩头。叩头之前,寿皇殿会在大殿内升起大插屏,上面挂上先皇帝和皇后们的画像,以便皇上派来的人行叩首礼。

按照北京市要把中轴线申遗的计划,景山公园寿皇殿重修后在去年开放,这里之前是北京市少年宫占用。寿皇殿东南面的观德殿也都腾退完毕,现在正在修缮施工,估计今年能开放参观。

进了景山,看到和北海公园里一样多的人。我发现公园里大部分都是老年人,要说也是哈?退休了出来走一走挺好的,坐车不要钱,公园也不要钱。你别说,这寿皇殿虽说不要票,可是他要检查身份证,老年卡不管用。结果我进去一看,里面还真是人不多了。感情那些逛公园的老年人都没带身份证,他们其实来景山也不是为了看寿皇殿,他们就是来健身的。

寿皇殿宫墙大门外面是标准的广场,说它标准是因为它的前面有三座牌坊,南面一座,然后东西各一座。先看看南面这座。可以看见牌楼后面景山顶上的万春亭,说明这里是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

这座牌楼是京城不太常见的四柱九楼形式,每一开间上都有三座楼,琉璃瓦歇山顶。额枋上金字“昭格惟馨“,昭格意为祭祀;馨是香气,代表美好。

东面牌楼额枋上写的是“绍闻祇遹”。绍是继承之意,绍闻就是继其所闻,继承旧闻善事。祇遹就是遵循的意思。这个说的是要继承遗志。

西面牌坊额枋上写的是“旧典时式”。就是凡事尊祖制的意思,因循守旧呗。

这三座牌楼形制一样,枋上是金色龙凤和玺彩绘,显示出皇家高大上的风范。你看那雀替下面,这是全尺寸的云墩。虽然这个不是原装的牌楼,但形制、尺寸应该是照原样的,就是所谓的旧典时式吧?你再看那抱柱石,金刚座的样式,这个样式常见,但是上面的石刻踏浪麒麟可不常见,看那磨损的程度,应该是清代原物。

这三座牌楼虽然也是四柱,但是因为上面有九楼,它门楼的广度比北海那座堆云牌楼就差了很多。你再看它的深度,也很是不如那座堆云牌楼。这就是四柱牌楼上面楼多楼少的差别。

寿皇殿外墙上的宫门。这是三座拱券门,琉璃牌楼式。

中间的正门不开。看看上面的纵九横九八十一个门钉,最高级别了。那个把手不叫把手,叫门钹,这里的把手连门钹都不叫,而是叫辅首,上面套着门环。这个首肯定是兽首,但它既不是龙首也不是狮首,据说应该是东海龙王九个王子之一的首。门扇上下是和玺图案看叶,相当奢华。看不见门扇的背面,应该是棋盘门。

进了大门是一片开阔地,也就是殿外广场,绿茵苒苒。

前面才是寿皇殿的正门,叫做寿皇门。这座大门可是非常豪华,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宫殿式大门不说,上面还是黄色琉璃瓦庑殿顶,和玺彩绘梁枋,红色柱子。五尺高汉白玉须弥座,汉白玉栏杆,汉白玉云龙望柱。三路出陛,中间那路带丹陛,就是御路。这些全是皇家殿堂的规格。整座寿皇门看上去庄严肃穆,威风堂堂。

寿皇门里外两边各立着三十杆方天画戟一共一百二十杆,原来这座寿皇门是戟门。这个形制、规模的戟门北京现在还有一座,就是劳动人民文化宫里太庙的戟门,那是明代的建筑,也是皇家祭祖的地方。乾隆一定是照着太庙在这里也建了这么一座戟门。这里过去是一百二十杆红杆铁戟,现在这些戟都是小木匠做的赝品。古代最有名的使戟好手是吕布,“辕门射戟”射的就是吕布的方天画戟。

旁边的侧门供游客出入。

站在寿皇门内月台上,就可以看见寿皇殿了。

寿皇殿是正殿,东西各有一座配殿和一座碑亭。

碑亭里面有乾隆立的碑。

每座碑亭后面、和正殿并排,还各有一座侧殿。西侧叫绵禧殿,东侧叫衍庆殿;绵禧就是喜事绵绵不绝,衍庆就是庆贺流淌不息。这是乾隆说我薨了以后一定保佑子孙大富大贵、有吃有喝、江山永固、社稷不败,乾隆倒是说到做到,他的儿子孙子都托了他的福,但他也只能福荫二代。

这个寿皇殿真是大呀,我站在大殿前面月台上四下一看,很气派。

我看着这个建筑布局和规格形制和历代帝王庙一模一样,乾隆喜欢抄明代皇家建筑,他肯定是照着历代帝王庙盖的这座寿皇殿。这里甚至比帝王庙规格还高,帝王庙正殿景德崇圣殿是青砖台基,这里是汉白玉须弥座台基。这里布局更宽敞一些,帝王庙那里则显得很拥挤。

看看大殿正面,黄色琉璃瓦重檐庑殿顶,面阔九间。

进去看看,里面和帝/王/庙完全不一样。帝/王/庙里是祭坛,这里是一排暖阁。

现在有几间暖阁前面摆放了三扇龙凤插屏和供桌,前面有各式祭祀仪仗。每间暖阁里应该是一位寿皇的宝座,据说里面存着他在位时穿过的衣服,用过的手绢,戴过的眼镜,还有读过的报纸。可能还有一个私人手戳,去邮局取包裹的时候要用。那“本皇之印”在哪儿?还在宫里吗?肯定不在宫里了,过气没用了。都收在侧墙边的油木黑漆柜子里了,里面还有和大印配套的每位寿皇和他皇后的画像。每到年根儿下,皇上去太庙祭完祖的第二天,这里就要把皇上皇后的画像挂出来。这些画像在英法联军洗劫北京的时候都被劫走了,现在不知道藏在谁家,也不知道那藏家是不是每年春/节/都在他家挂出来?

再从大殿里出来,在门前月台上走一走,有好多铜香炉。

两边还有铜家雀儿。

其实后面还站着铜马鹿。

在院子里转腰子,看看配殿的隔扇门。那个棂花叫做三交六椀,是最高等级的,皇家用的。门上的金饰也很精美。

突然看见院子里的树坑很特别,那个一圈汉白玉台子也是乾隆的吗?再仔细一看那破损的地方,嗨!就是表面一层塑料壳子。要说现在仿古的创意真是不错,在古人身上搞创新,很有思路,值得推广。

看完寿皇殿,出来的时候看见门口还有一些老年人,他们因为没有身份证进不来,有一位大爷就在门口问把门的姑娘“里面有什么呀?”那姑娘说“有寿皇殿”,结果那位大爷“哼”了一声很不屑地说“我还以为是什么呐”。看来这位大爷可能看过不少寿皇殿,所以对这一座很不屑。

我出来以后就又投身大爷大妈的汪洋大海中,原来他们都在拍花。拍的是什么花?这个季节最好的牡丹花。我就假装也是一位大爷,举着相机跟着他们拍,但是我只拍花,不像那些大爷还拍站在花丛里的那些花大妈。我的镜头里就只有富贵的牡丹花。

好了,古迹看了,风花也看了,诸事妥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3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