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后海篇
相对于北京城的什刹海人们都不是很陌生,仔细想一下到底什刹海说的是哪个地方,包括哪些个片区,仔细想想还是很有意思的。其实从古到今什刹海也写作“十刹海”,历史中什刹海的四周原本一共有十座佛寺,才有人称其为“十刹海”,古时候对于佛寺一般称为“古刹”,十座古刹组成的地方被称为“十刹海”也不足为奇,故称其为“十刹海”也是有道理的。明代开始甚至可以追溯到元明时期,什刹海这个地方都是住在北京城里的人们游乐消夏之场所,同时地处北京四九城之中心,被人们誉为燕京胜景之一。
民国之后什刹海景区的不少古建筑,还有一些古建筑群,在北京的城市建设发展史上特别是政治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十分举足轻重的或政治或历史地位。在现代的北京城,什刹海地区位于北京市的市中心城区,属于西城区管辖范围,毗邻北京城中轴线故宫建筑群。“什刹海”景区拥有北京内城水域面积33.6万平方米,与中南海水域一脉相连,是北京城内唯一一处具有开阔水面的开放型公园景区。也是北京城内面积最大、风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历史街区。在北京城市规划建设史上占有独特的重要地位,什刹海景区内主要代表有清朝大贪官和珅的恭王府以及花园,还有像宋庆龄故居、郭沫若纪念馆、及醇王府、钟鼓楼、德胜门箭楼、广化寺、汇通祠、会贤堂等,能叫上名字的景点不下几十处。
小时候的什刹海不比现在商业气氛那么浓烈,最多是在每年的春节到鼓楼外大街那一带,跟着家人到处转转。小时候我比较喜欢吃糖葫芦,只有在春节前后家人有了时间,他们才会带我去,这样每到过春节都会盼着到鼓楼玩,也只是这个时候才能吃到正宗的老北京糖葫芦。记忆中,鼓楼一带的糖葫芦特别好吃,由于好吃平时又很少去,如此这样才对老北京糖葫芦记忆犹深。在这里,不单是老北京糖葫芦好吃,像鼓楼周围千奇百怪的小吃也很多、小商小贩卖的玩具也很多,又有好吃的、又有好玩的,所以就会天天想着去这里。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什刹海一带都会迎来许多外国游客,特别是每年冬天春节前后,那个时候外国游客就会特别多。那些只会说几句蹩脚外文的”膀爷”,裹着粗重的棉袄往往都会趴在三轮车把上矗立在桥头、路边等客人,我们称为“趴活儿”。然后,就是两三个外国人围过来说上几句外文,就会乐不颠儿的坐上去,“膀爷“一声吆喝人力三轮车就在雪地上动起来,这时我就会举着糖葫芦看着他们消失在鼓楼边的马路上。
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膀爷“在北京四九城内消失,代替”膀爷“的职业也开始逐渐的职业化。这几年平板车在小区内逐渐少了起来,曾经的人力三轮车也被电动三轮车替代。鼓楼边缺少了”膀爷“的吆喝声,替代”膀爷“的职业也就随之而来,快递、外卖、手机导航等等,都把当年”膀爷“的工作取代了。记忆中的”膀爷“,一嗓子诙谐幽默的老北京话,在春节前后的冬天让人听着舒坦、热情,虽然也有一些争吵之类的辱骂声,可是真正动起手打起架的事情在我的记忆中真的很少。
北京话听着好听,虽然懂北京话的老北京每次听到北京话骂人的声音时,打心眼里感到不自觉地难受和摇头,可是对骂双方都骂累了,他们也就静悄悄的将心中的火熄灭。春节前后的冬天里,其实北京什刹海范围很大,什刹海是北京四九城内面积最大、历史人文风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历史街区,在北京城规划建设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鼓楼大街只是其中的一个小部分,就是这个小部分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抹不去的回忆。
冬天,什刹海的后海边酒吧街是最近这几年流行起来的,过去这里是老北京的大藏龙华寺,每天都有人,像一些文玩杂项、食品小零食、地方特产、服装鞋帽,童年的记忆中这些是常见的街景现象。可是最近十几年,这一带的露天买卖都搬进了街边商铺,留下的是供游客游玩的步行街,和独具特色的酒吧一条街。特别是冬天的夜晚,花花绿绿的少男少女半夜里喝上一杯伏特加、威士忌,明显有一种国际艺术范儿,映衬着夜晚的后海夜景,让人明显觉得与世界接轨的脚步在一步步艰难的前进着。
自从什刹海在年的时候,成为了北京市委批准的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最大的一部分的那一刻开始,旧时的什刹海和现代的什刹海完全成了人文、思想变化的一部分。印象中的后海是浪漫人士和热恋男女的乐园,这里因为小吃多,也成了孩子们常去的地方。后海南面是北海,北海周边小吃街很少,周边除了景山公园、故宫、中山公园之外基本没有商业区,如果再往南就是前门大街和大栅栏,也很少有卖小食品的,虽然好玩可是嘴馋的孩子,特别是冬天春节前后,他们也很少去那边玩。
这样后海边的烟袋斜街、鼓楼大街上的小商小贩就会显得生意特别红,这里不但有老北京人留下的传统手工艺品,还有比较出名的类似驴打滚、糖葫芦、花生糖甚至京八家、果脯之类,都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零食,记忆中也只有在春节前后大人们才会带着我们那些同龄的孩子到后海那边玩。
后海周边也有不少的人文景点,夏天这些景点没有后海汪汪一片湖面,说着是湖面其实也可以认为是一条“断头“河。后海的水是从京杭大运河那边流进北京城的,后海的水与颐和园的水相互连接,夏天的时候这边特别湿润非常适合夏季乘凉,再加上后海边的垂杨柳随风飘动,也是一个非常柔美的乐园。
后海虽然比不上北海公园的水面宽广,最主要的是后海这边有许多小吃,冬天有糖葫芦夏天有老北京酸奶冰棍,童年的记忆中这些都是最最美好的回忆。后海在19世纪的之前,这里远离主城区,在老北京四九城内水质是最好的,至今还保留着冰窖胡同,所谓的冰窖胡同,其实在过去就在后海这边,每到冬天就有许多的采冰师傅从后海里边将结的厚厚的冰从后海中捞出,放在冰窖胡同这边的地下冰窖中以备夏天故宫内的皇家用冰。
冰窖胡同的冰其实很卫生,记得小时候曾经也吃过冰窖胡同里边的刨冰薄荷水,听老师傅讲他们刨冰所使用的并都是冬天从后海中捞出来的,近些年在到后海吃个刨冰已经见不到那种刨冰了,最多是从冰厂拉回来的用自来水做的冰,或者从冰箱直接拿出来的人工刨冰,没有了那种原始的清香,虽然记忆还在,却少了童年的那种味道。
童年的记忆是非常单纯的,那个时候家里人在这边做生意,很少有人陪,枯燥的童年生活只有在寒暑假的时候到什刹海这边找小伙伴们玩,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出来玩大人们也就很少再担心了。虽然什刹海这边经常都是人挤人,可是早晨和傍晚的时候这里就显得清静许多了,特别是每逢春节前后,游客们少了、小商小贩们都回家过农历新年,就显得更加清静了。夏天傍晚,我们驾着小船到后海里边摘莲蓬,听着岸上的蝉鸣,摘了莲蓬用红领巾包起来拿回家让妈妈熬冰糖莲子银耳羹,到处是一片欢声笑语。冬天的时候,特别是春节前后向家里人要了点钱或者一年来积攒下来的零花钱,一股脑地拿出来显摆一番,在后海这边买几样玩具或者几个二踢脚,顽皮的寒假生活就这样慢慢开始了。这里的玩具特别多,那个时候也不算很贵,小伙伴们基本都买得起,也有买不起的,这样富裕点儿孩子的就会主动送上一两件。
记得小时候的钟鼓楼是对外开放的,几个小伙伴爬上钟鼓楼,把手里边的炮仗趁没有人的时候往下扔,当炮仗下落到钟鼓楼半腰的时候爆炸,那声音能传得很远很远,后来钟鼓楼封了我们就在后海边的石基上燃放二踢脚,在冰面上滑冰,童年的生活虽然很淘气、招人嫌却也快乐。
沿着烟袋斜街往里边走,眼前就会出现一个银锭状的单孔石桥,这座桥是老北京最早的石桥之一,那个时候什刹海这边周围高楼不多,特别是冬天的时候,如果站在银锭桥上往西北方向放眼望去,可以很亲切的观赏到西山的美景。小时候这边有几个说书先生到了九十年代初说书先生到白天都不出摊了,然后就是带磁带的大录音机,然后周边的店铺为了招揽生意都用上了大录音机,小时候也听到过年汪精卫就是在此谋刺摄政王载沣的故事。
也有一些年龄较大的老爷子给我们讲义和团、北京西山革命纪念馆的故事。后海这边虽然比不上其他地方的风景美好,可是在后海这边曾经的过往、曾经发生的故事却很多,记得第一次听到有关八国联军进北京的历史事实就是在这里。几十年前有位老先生,他活了九十多岁,他给我们讲他小时候的故事。他说他的父亲告诉他,就在银锭桥上亲眼看到圆明园被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的故事。其实烟袋斜街就是鼓楼的前脸儿,这是一条北京城最老的斜街,由于在过去住在北城一带的旗人大都有抽旱烟或水烟的习惯,这条街原本是烟叶商在这里卖烟叶的地方,烟袋斜街东北西南走向,大概有三百米长,由于烟叶商的聚集,于是城里的烟叶行业就发展起来了,所以说烟袋斜街的发展与老北京城烟叶商是分不开的。记得小时候,烟袋斜街这边也有不少卖旱烟的,后来逐渐被卷烟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