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年中期石油市场报告,在国际社会对俄罗斯能源出口实施禁运之际,世界石油贸易流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变,预计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恢复到以前的状态。大约万桶/天的俄罗斯原油已经从欧洲和G7国家撤出,另外万桶/天的石油产品不得不寻找新的归宿。
在欧盟原油和石油产品禁运生效之前的漫长准备时间以及G7集团价格上限允许欧盟海运服务将俄罗斯石油运往第三国,促进了石油流动的改变,并将全球市场的生产损失降至最低。欧洲炼油商能够从新的供应商那里获得原油,尤其是来自美国和中东的供应商,而北海的产量则保持在该地区。
大幅打折的俄罗斯原油找到了主要在亚洲的新买家。印度的俄罗斯原油进口量从几乎为零增加到接近万桶/天,而中国的进口量增加了50万桶/天,达到万桶/天。年5月,印度和中国占俄罗斯原油出口的近80%。反过来,俄罗斯分别占印度和中国原油进口的45%和20%。
G7集团和欧盟对俄罗斯石油的禁运在年和年初生效,世界产品贸易流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俄罗斯以前在欧洲的石脑油、汽油、燃料油以及美国的原料中占有很大的进口份额。这些市场的进口替代品来自更远的地方,包括北美、中东和亚洲。俄罗斯的货物依次运往土耳其、苏伊士运河以东、拉丁美洲和非洲。对可用油轮进行长途运输的要求大大收紧了可用运力的市场,提高了运费。从中期来看,原油和成品油的贸易流量将会扩大。由于美国、巴西和圭亚那的产量增加,而炼油活动随着运输燃料需求的萎缩而下降,大西洋流域(不包括俄罗斯)的原油和凝析油盈余将增加万桶/天,达到万桶/天。在预测期内,亚洲需求的持续增长将远远超过中东原油供应的增长。到年,亚洲的原油和凝析油进口需求将增加万桶/天,达到万桶/天。随着中东原油和凝析油出口受到新炼油厂和裂解产能启动以及欧佩克供应呼吁的限制,大西洋流域的原油盈余将在预测期内满足亚洲需求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尽管俄罗斯的供应减少,但大西洋流域的其他地区从年的大致平衡,到年的盈余约为万桶/天。这一变化反映了原油和凝析油产量的持续飙升以及炼油厂开工量的下降(-90万桶/天)。在预测期内,这些趋势将使大西洋流域买家在全球原油净出口中所占的份额降至25%左右,并增加了苏伊士以东买家的集中度。尽管全球原油产量和出口都在增长,但到年,中国将占全球原油贸易总量的三分之一,而印度将再占17%。这种因新冠大流行而加速的演变,需要扩大基础设施和服务以适应上述流动。在这些变化中,重质含硫原油产量趋于下降,增长集中在中、轻质含硫原油。由此产生的过剩将收窄轻质原油和糖醋原油的价差,损害复杂的炼油利润率。预测还强调了产品贸易流量的持续调整。苏伊士以东地区需求增长的集中,以及大西洋流域需求的下降,将推动原油和轻质原油从西向东运输的趋势上升。但拥有全球大部分炼油和石化产能过剩的中国,将在推动苏伊士以东地区对大西洋流域原油和石化原料的吸引力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此外,中国的出口将支持中间馏分油的东西向流动,迫使亚洲成品油价格维持公开套利,同时削弱亚洲炼油厂的利润率。#国际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