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北京除了圆明园颐和园北海恭王府这些景点,还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去北大清华游玩。北大未名湖,清华的水木清华,都值得一去。这是北京大学西校门,三开朱漆宫门建筑,年修建,庄严典雅,七八米高。
进门以后,一座三拱石桥,叫做校友桥,桥长十五米,宽四米,这座桥和西校门一样,都是年校友捐建的。桥下的水来自西山万泉河,中间石券商有石雕的吸水兽。
西校门的介绍石碑,上面说西校门也叫校友门,是年校友集资修建的。当时的门牌号叫做篓斗(兜)桥一号,篓斗桥在明清时代是著名风景区,是诗人流连唱咏的地方,就在西校门南边十多米的地方。
西校门里面有一处葛利普墓,他是著名的美国地质学家,也是近代地质学的创建人之一,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年来华任农商部地质调查所的顾问,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
葛利普教授的墓碑,生于年,死于年。从年来华,他在中国从事地质教学和研究工作26年,对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72岁的葛利普教授被关进集中营四年时间,年3月26日逝世。
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埃德加斯诺的墓地,一九零五年生,一九七二年去世,墓碑上面的字是叶剑英元帅题写的。主要作品有《红星照耀中国》《远东前线》以及《活的中国》。
上高中的时候,很多人说起北京大学,就是一塌糊涂。一座博雅塔,一个未名湖,一个图书馆。图书馆在东门那边。说起未名湖,我一个在北大读过研究生的老师说的比较夸张,说未名湖有多大呢,就是站在这边看不到那边。就这么大。到了未名湖边一看,不过如此。当年为起名字,钱穆等人还有一番讨论,最后定名就叫未名湖。没起名字的湖。
年,也就是乾隆四十九年,乾隆皇帝把淑春园赐给了宠臣和珅。年颐和园,圆明园还有淑春园三处的石舫都被烧坏了,只剩下下面的石头基座。石舫是古典园林常见的一种不系舟,狮子林里面就有,颐和园的石舫在年重修了一下,建成了西洋式舱楼。
翻尾石鱼是圆明园里面的旧物,是西洋楼景观谐奇趣的喷水池里的装饰物,在年圆明园被烧毁,回来翻尾石鱼成了朗润园主人载涛的花园摆设,再后来被北大毕业生买回来送给了母校。这个石鱼,北大毕业的余杰在散文《今夜飞雪》里面还提到过。
慈济寺山门,也叫花神庙,坐南朝北,现在就剩下这么一座山门,还有两边的夹杆石了,山门就矗立在未名湖畔,周围绿柳婆娑,这个季节已经是黄叶飘落了。大殿的位置在埃德加斯诺墓地那一块。
这个是石五供,最早是明十三陵中,永乐皇帝朱棣的长陵使用的,后来成了一种定制,是佛教借用过来的供养祭器。既有石祭台,也有香炉,还有两个花瓶,两个烛台组成。
未名湖北岸的石屏风,原来是圆明园福海南岸,夹镜鸣琴景点的遗物。上面四句诗,都是乾隆皇帝写的,上联是,画舫平临蘋岸阔,飞楼俯映柳阴多。下联为,夹镜光澄风四面,垂虹影界水中央。圆明园被烧以后,这四面石屏风扔在荒草废墟之中,燕京大学建校搬了过来,安置在未名湖的北岸。
山上有个六角圆顶的钟亭,里面挂的是年铸造的一口大铜钟,当年水师报时用的。差点被劫掠,在年成为北京大学的校钟,钟上面也有铭文,写的是,大清国丙申年捌月制。
这个就是赫赫有名的博雅塔了,这个博雅塔只有37米,是仿照通州燃灯佛舍利塔,然后按照辽代密檐砖塔样式建造的。这个塔原来是给学校供水用的,一共十三层,高二百八十尺,在许多北大学子心中印象深刻。
博雅塔在外观上非常漂亮,之所以取名博雅塔,是因为建造水塔的经费,是当时哲学系教授博雅捐资兴建,当时住在美国。博雅塔有螺旋体直通塔顶,除了基座以外,基本是一座钢筋水泥建筑。博雅塔和燕园的古典建筑融为一体,非常美观。
年的华表,就在校友桥的东边,这个原来在圆明园的安佑宫琉璃坊前,后来移到了北京大学。汉白玉雕刻而成,须弥座高一米二四,通高八米,柱身有云彩和蟠龙,栩栩如生。
还有这个南极石,就在第一教学楼的北侧右边,它来自中国南极科考站的中山站附近,具体是伊丽莎白公主地拉斯曼丘陵,在年3月24日,有雪龙号科考船带回上海,再运到北京,放到北大校园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