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知西湖美景美如画,但却少有人知在古城扬州的瘦西湖,相比杭州西湖,扬州瘦西湖更有一种婉约之美,乾隆6次下江南,瘦西湖都是必游之地,瘦西湖上的二十四景大都为当时扬州盐商为了恭迎御驾而修建,特别是其中的白塔更是为得乾隆欢心,连夜仿照北京北海白塔而修建。
瘦西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城西北郊,总面积亩,水上面积亩,游览区面积公顷。清初吴绮《扬州鼓吹词序》:“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由书中记载可见瘦西湖在清初便已得名。
清乾隆年间,扬州的盐业兴盛,聚集了一批富可敌国的盐商,盐商们为了保住自身的垄断优势,极力讨好清政府,为迎接乾隆下江南,特地出资疏浚瘦西湖,并在东西岸兴建起许多亭台楼阁。
瘦西湖是由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不同时代的城濠连缀而成的带状景观,并始终与大运河保持着水源相通的互动关系。瘦西湖在清代康乾时期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现在瘦西湖主要分为14大景点,包括五亭桥、二十四桥、大虹桥、白塔、钓鱼台、凫庄等。
五亭桥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年),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曾评价说:扬州的五亭桥是最秀美的、最富艺术代表性的桥。中秋之夜,可感受“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的绝妙佳境。
大虹桥是清代二十四景之一,始建于明崇祯年间,横跨保障湖水,原桥为木质红栏,故名红桥。清代乾隆年间改建为石桥,如长虹卧波,改名虹桥。现已改建为7.6米宽的3孔低坡青石桥。
白塔,又称观音寺白塔。塔平面呈八角形,由高大的束腰须弥座、八角重檐亭式塔身、硕大的率堵波和顶部的十三天相轮组成。扬州城里流传的“一夜造白塔”,虽然被考证为无稽之谈,但还是被百姓津津乐道。相传当年乾隆在瘦西湖游览时看到五亭桥景色,觉得很像京城北海的琼岛春阴,只可惜差一座白塔,扬州的盐商为讨好乾隆,连夜用白盐造出了这座白塔。
吹台,又名钓鱼台。相传乾隆曾于此钓鱼而得名。钓鱼台巧妙地运用了“框景”手法,成为中国园林“框景”艺术的经典之作。
凫庄建于年,是扬州乡绅陈臣朔的别墅。凫庄之胜在环于水而又凫于水,反映出当时的园主人希望自己的生活可以自主沉浮,如今这里有平台雕栏,可以露天而坐,凭水而眺。西侧有一道曲廊拂水,可以于此仰视桥亭之美,俯视游鱼之乐。
扬州瘦西湖虽然有这么多的美景和历史典故,但这些年因为各种原因经济发展迟缓,开始变得越来越被世人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