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儿胡同属西城区什刹海街道,东南起自小石碑胡同,与烟袋斜街相连;西北至甘露胡同。鸦儿胡同是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一条很长的胡同,明朝时被称作广化寺街,清初时因胡同位于后海北沿,因而被称为“沿儿胡同”,随后又被讹传为鸭儿胡同,解放后北京市政府整顿胡同名时改鸭为鸦,称为鸦儿胡同。鸦儿胡同东头是北京城内最著名的一座石桥—银锭桥,整条鸦儿胡同沿着什刹海的北岸蜿蜒向西,与后海北沿平行,一直延伸到后海西沿的甘露胡同,胡同全长米,是北京城中比较长的胡同之一。
在全长近一公里的鸦儿胡同里分布着很多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名人故居:如明代故刹广化寺;曾经是醇亲王府的宋庆龄故居;作家萧军的故居——“蜗蜗居”等。广化寺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咸丰年间重修,是旧京名刹之一。清末民初,政府在广化寺筹建京师图书馆,直到年图书馆才迁出广化寺,目前广化寺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市佛教协会办公地,经常组织佛教活动。依稀可见的老门牌“蜗蜗居”是作家萧军为自己在鸦儿胡同6号院的小楼取的名号,从年起直到去世,萧军在这座木构西式二层小楼里住了整整37年。在蜗蜗居里,萧军写出过长篇小说《五月的矿山》《吴越春秋史话》《第三代》以及书信集《鲁迅书简注释》《萧红书简注释》等数百万字的作品。
目前萧军故居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但截至年初,这座二层小楼已经搬空,鸦儿胡同6号院的其他建筑也大多被拆除,据尚未搬迁的院内居民讲,这座小院已经被程思远之女买下,不久蜗蜗居就将被拆除,这所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未来的命运令人堪忧。近年来,随着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地区管委会对后海的整体商业开发,整个后海沿岸成为北京继三里屯酒吧街之后的第二大酒吧聚集区,鸦儿胡同因临湖而建,风景优美,因而很多房舍被改建为酒吧,华洋杂处,终日喧嚣,不再是当年静谧恬淡的景象了。北京法源寺位于后海北岸的鸦儿胡同,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刹。
寺内花木幽雅,植有许多苍松翠柏、银杏丁香,其中有元代白皮松、清代文官果,更有乾隆种植的两株西府海棠。因此,法源寺素以丁香、海棠闻名,令许多名人流连觞咏。法源寺占地平方米,建筑规模宏大、结构严谨,采用中轴对称格局,由南至北依次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台、净业堂、无量殿、大悲坛、藏经阁、大遍觉堂、东西廊庑等,共七进六院,布局严谨,宽阔庞大,是北京城内保存历史最为悠久的古寺庙建筑群。法源寺建于唐太宗贞观十九年,是北京最古老的名刹,唐时为悯忠寺,清雍正时重修并改为今名,年在寺内成立中国佛学院、年又于寺内建立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是中国佛教协会所属的宗教类博物馆。
法源寺坐北朝南形制严整宏伟,六院七进。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内供布袋和尚,两侧为四大天王。大雄殿,上有乾隆御书“法海真源”匾额,内供如来佛及文殊、普贤,两侧分列十八罗汉。观音阁,又称悯忠阁,陈列法源寺历史文物。净业堂,内供明代五方佛。大悲坛,现辟为历代佛经版本展室,陈列有唐以来各代藏经及多种文字经卷,蔚为大观。藏经楼,现为历代佛造像展室,陈列有自东汉到明清历代精品佛造像数十尊,且各具神韵,尤其是明代木雕佛涅槃像,长约10米,是北京市现存最大的卧佛。寺内花木繁多,初以海棠闻名,今以丁香著称,至今全寺丁香千百成林,花开时节,香飘数里,为京城绝景。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重点佛教寺院。
中国佛教协会也驻寺内。净业堂前有一巨大石钵,双层石座,周围雕海水花纹和山龙、海马及八宝等形象雕刻极为精美,几乎可与北海团城的渎山大玉海媲美。净业堂内供奉一尊明代铜制巨像毗卢佛像,高及屋顶(4.58米),共三层,下层为千叶莲瓣巨座,每一瓣上镂一佛像;中层为四方佛向东、西、南、北;最上层为毗卢佛法源寺西南角原有无垢净光宝塔。塔建于唐至德二年,砖结构,高3.3米左右。辽清宁三年大地震时倒塌,室内尚存唐至德二年张不矜撰、苏灵光书的《无垢净光宝塔颂》碑,原嵌在塔的墙壁上,碑高1.20米,宽0.73米。碑文全文为“御史大夫史思明奉为大唐光天大圣文武孝感皇帝敬无垢净光宝塔颂”。
我国古代的碑文,都是从右至左书写,而此碑却是从左至右的,在我国古代仅有一例。大悲坛是一座佛教文物宫殿,这里陈列着历代佛像、石刻及艺术珍品有中国最早的佛像——东汉时期的陶佛坐像,有东吴时期的陶魂瓶,有北朝石造像、唐石佛像、五代铁铸像、宋木雕罗汉、元铜铸观音、明木雕伏虎罗汉等,都是国家珍贵文物。另外还有不少各国赠送的经像文物。最后一进殿堂是藏经阁,大殿全部用青砖铺地,阁上供奉三大士像,为木胎干漆所制,是明代造像艺术精品。阁内珍藏明、清时期所刻藏经。年5月,日本国宝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时,曾在这里供奉了七天,有16万信徒和群众前来瞻解放后,这座千年古刹得到政府保护,曾多次拨款维修。
年,中国佛仰、观看。年,亚洲11个国家和地区的佛教徒会议也在这里召开。年,创办了“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使之成为佛教文化和佛学研究的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的故居,位于北京西城区后海鸦儿胡同46心之一。这是一处典型的中国式庭院,走进故居,幽静的园内假山叠翠、花木成荫,清澈的湖水,曲折环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原计划为宋庆龄同志在北京专门修建一座住宅,但她却以国事百废待兴,一再逊谢。最后在周总理的亲自过问下,才借此王府花园,葺旧更新。宋庆龄于年迁居于此,在这里工作、学习和生活了二十年,直至年7月29日然长逝。
园内原有古建筑为:前厅“濠梁乐趣”、后厅“畅襟斋”、侧厅“听鹂轩”西厅“观花室”。抄手回廊南街“南楼”,北通东厅东接王府宅院,回廊中间建有“恩波亭”。南湖对面的假山,错落有致,筑有“扇亭”和“听雨屋”。宋庆龄从青年时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革命,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七十年来经历风风雨雨,这里的一切,再现了这位极不平凡的伟大女性的品德、情操和水不休止的追求。年5月29日经中央书记处批准,故居对外开放,至今已接待国内外游客近万人次。人们在这里缅怀宋庆龄为新中国奋斗毕生的光辉业绩,追念她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她崇高的品德、情操,光辉的业绩将会在人们心中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