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海如象李北海三绝碑麓山寺碑筋骨

北京比较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www.xxzywj.com/m/

《麓山寺碑》,又称《岳麓寺碑》,唐开元十八年()立于潭州长沙府(今湖南长沙市)麓山寺中。由当时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篆刻家李邕亲自撰文、书丹、并镌刻,文、书、刻三者俱佳,故有“三绝碑”之称。

此碑通高厘米,正文部分高厘米,宽厘米。圆顶饰龙纹浮雕,有阳文“麓山寺碑”四字篆额。碑阳正文28行,行56字,碑阴题名及赞辞分三层。碑侧有米芾观款:“元丰庚申(年)元日同广惠道人来,襄阳米黻。”另碑侧及碑阴有历代题字十余则。

《麓山寺碑》是李邕行楷书的代表作品之一,笔致挺拔,气势纵横。明王世懋评为:“李北海诸碑,当以岳麓寺为第一,以其流动中藏稳密也。”

一、《麓山寺碑》的主要内容及李邕其人

《麓山寺碑》详述了自晋泰始年间建麓山寺至唐开元立碑时,该寺的兴废修葺和历届禅师宣扬佛法的经过。

岳麓书院

麓山寺,又称岳麓山寺、岳麓寺,宋代改称慧光寺,明代称万寿寺,民国初复称古麓山寺。据碑文记载,始建于西晋武帝泰始四年(),由法崇禅师发起兴造。从晋至唐四百多年间,高僧大德辈出,寺内僧众和各界信徒曾多次对原寺加以扩建整修,至中唐时期达到鼎盛。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称:“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麓山寺碑》即刻于此际。

麓山寺碑亭

李邕(-),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扬州市)人。其父就是为《文选》作注的李善。李邕少负才名,初为谏官,历任郡守,官至汲郡、北海太守,世称“李北海”。故麓山寺碑又有北海碑之称。工文,擅长真、行、草、隶、篆各种书体,尤以行草书造诣最深,别具一格。他的书法初学“二王”,又参以北碑及唐初诸家楷书及行书笔意,变法图新,形成了他自己鲜明的风格特征。唐李阳冰称赞他的书法为“书中仙手”。

他工诗文,尤长碑颂。并继李世民《晋祠铭》后以行书书写碑文,名重一时。《旧唐书》云:“虽贬职在外,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观,多赍持金帛,往求其文。前后所制,凡数百首,受纳馈遗,亦至巨万。时议以为自古鬻文获财,未有如邕者。”其书风豪挺,结体茂密,笔画雄劲。杜甫有诗云:“忆昔李公存,词林有根底。声华当健笔,洒落富清制。风流散金石,追琢山岳锐。情穷造化理,学贯天人际。干谒走其门,碑版照四裔。名满深望还,森然起凡例。”(《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

李邕的书法艺术,在当时与后世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吴昌硕题跋

唐吕总《续书评》,以“华岳三峰,黄河一曲”对李邕书法作誉。

《宣和书谱》载:“邕初学,变右军行法,顿挫起伏,既得其妙,复乃摆脱旧习,笔力一新。”

黄庭坚《山谷题跋》记苏轼学书:“晚年乃喜李北海书,其豪劲多似之。”

南宋姜夔《续书谱》道:“李北海字,倡导大小参差不齐,而开北宋书体之变。”

明董其昌在《跋李北梅缙云三帖》中说,“右军如龙,北海如象”。

明末徐渭《徐文长三集》题《李北海帖》言:“李北海此帖,遇难布处,字字侵让,互用位置之法,独高于人。”

清王文治《快雨堂题跋》谓:“以荒率为深沉,以欹侧为端凝,北海所独。”

二、《麓山寺碑》的历代记载及相关评价

李邕一生书写过的众多碑铭,以《麓山寺碑》最为壮美,为历代艺林、文豪所推崇。此碑是李邕53岁时所书,款署“前陈州刺史”,比《李思训碑》晚九年。

明王世贞说“《岳麓寺碑》胜《云麾》……其神情流放,天真烂漫,隐隐残楮断墨间,犹足倾倒眉山、吴兴也。”

明王世懋跋此碑云:“李北海诸碑,当以《岳麓寺》为第一,以其流动中藏稳密也。”

明杨士奇《东里续集》卷二十《跋李北海书麓山寺碑》云:“北海书矩度森严,筋骨雄劲,沉着飞动,引笔有千钧之力,故可宝也。”

清张凤孙跋云:“今观《麓山寺》宋拓本,字字轩昂,寓纵逸于谨严,方寸有寻丈之势,所谓排山倒海,力大于身者,非耶?”

清何绍基跋此碑云“《云麾》颇嫌多轻佻处,惟此碑沉着劲栗,不以跌宕掩其朴气,最为可贵。碑阴字肃穆静实,与《李秀碑》近,当日书意兼有此两路,而是碑乃兼具之也。”

《麓山寺碑》的书体为行楷,故其笔法兼用行书的圆转流畅和楷书的方整规矩,行法、楷法交错出现,产生了时圆时方、时疾时徐、时滑时涩的矛盾变化,临写时应注意分清何处是行法、何处是楷法,找出分布规律。该碑行笔速度较快,临写时要果断下笔,不可犹豫,损害线条质量。要以中锋来体现其圆浑、劲健的线质。结构上要把握开合变化,掌握重心的处理方式,及疏密、大小、揖让的穿插使用。

清姚孟起临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5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