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伏玻璃行业专题报告供给偏紧持续,龙头强

北京看白癜风好医院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据PVinfolink最新的数据,3.2mm光镀膜玻璃的价格已从年5月的低点(约24元/m2)一路上涨至目前的近40元/m2。近期的价格大幅上涨主要源自光伏玻璃需求显著增长而供给短期受限背景下导致的供需阶段性错配;未来需求将随着光伏装机增长和双玻渗透率进一步提升而持续增长,供给则在新增产能受到政策制约,和光伏玻璃窑炉大型化、玻璃薄型化/大尺寸等趋势带来的产能更迭等不确定因素的扰动。在此背景下,我们在本文中将对光伏玻璃未来的供需形势进行进一步的测算,并对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介绍。

1、需求端:光伏装机全面向好,双玻趋势带动光伏玻璃需求加速提升

1.1、能源安全+平价上网,国内新增光伏装机长期向好

国内方面,光伏需求反弹且未来向好趋势较为确定,主要系以下两点原因:

第一,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环境及政策趋势,能源安全、清洁化转型将是“十四五”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可再生能源也将在“十四五”迎来更大发展。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15.3%,我们以年达到20%并以此为核心假设进行测算,得出相应结论:

(1)-E光伏+风电发电量平均增速为14.9%;

(2)-E光伏装机5年CAGR为18.9%(年均为67.4GW)至总装机为GW;风电装机5年CAGR为9.2%(年均为27GW)至总装机为GW。

此前,市场普遍预期光伏在“十四五”装机年均约为50GW,期间整体达到GW,风电在“十四五”装机年均约为20GW,期间整体达到GW。我们的预测比此前市场预期水平整体高30%左右。而近期市场预期也开始转向乐观,这也是当前光伏、风电板块整体上涨的主要原因。

第二,年我国光伏有望实现平价上网,这也确保了光伏“后补贴”时代年度新增装机量的稳健增长。目前电池、组件如大硅片、PERC+及双面等技术的发展,将有效提升组件产品功率及发电效率,跟踪支架应用、运维能力的持续提高都将进一步持续降低光伏发电系统成本,我们对光伏产业的技术进步和我国在该领域的制造能力充满信心。此外在政策上,合理性的平价项目数量规划、优化项目布局保证消纳、提升技术管理能力和增强电力系统灵活性都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光伏行业可持续发展:

(1)竞价及平价补贴时间要求严格。竞价项目方面,年6月23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公布年光伏发电项目国家补贴竞价结果的通知》,全国范围内约26GW(个)项目纳入年竞价补贴。同时补贴强度降至3.3分/度,年12月31日后每延迟一个季度电价降1分,延迟两个季度取消补贴资格,因此延迟并网可能性较低,虽然Q3产业链涨价使得部分项目存在延迟并网的可能,但是整体来看年Q4可能再度出现抢装带动的强劲需求。

平价项目方面,年8月5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年平价光伏、风电项目名单,总规模共计44.45GW,其中光伏33.05GW,风电11.4GW。根据文件要求,所有平价项目需要于年底前完成备案开工,其中光伏要求年底前全部并网,风电年底前并网。

(2)光伏消纳空间充裕。年5月25日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公告称,剔除一季度限发电量情形,年全国风电、光伏发电合计新增消纳能力为万千瓦,其中风电万千瓦、光伏万千瓦。综合来看,相较年竞价,预计年项目落地的确定性会更强,Q3、Q4装机量将逐季上涨。

(3)光伏脱贫等项目带动需求。年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光伏扶贫作为国务院扶贫办年确定实施的“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充分利用贫困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开发太阳能资源、连续产生稳定收益,可实现扶贫开发和新能源利用、节能减排相结合,预计将在最后的脱贫攻坚阶段发挥更大作用,对国内光伏需求起到带动作用。

我们参考各机构的预测进行判断:CPIA预计中国年光伏装机为32-45GW,但该预测时间略早并未充分考虑新消纳指标的情况,我们预计我国光伏年新增装机量应在40-45GW。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11.52GW,同时叠加年底国内竞价项目并网高峰,整体需求预期逐渐恢复正常,预计下半年国内装机需求约30GW,Q4可能会出现高峰。

1.2、海外二次疫情趋势未明,影响光伏需求但整体可控

因为光伏装机需求是光伏玻璃需求的主要因素,所以COVID-19疫情蔓延,对年海外新增光伏装机产生负面冲击的同时也将对光伏玻璃需求产生负面影响。全球角度,各预测机构从年初至今均随着疫情的不断变化逐步调减全年预期。如BNEF(彭博新能源财经)对年全球光伏装机的预测为悲观情况下全球装机为GW,中性情况下为GW,而乐观情况下为GW。CPIA的预测在GW至GW之间。我们预计年全球光伏全年装机有望达到GW。

按照CPIA疫情前预测,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GW测算对应光伏玻璃需求量为吨/日;而按照受疫情影响后的年全球光伏装机新增GW测算,对应光伏玻璃需求量仅有吨/日,单日差额超吨。

从光伏玻璃上半年出口数据上也可以看出海外疫情的负面影响。根据卓创资讯数据,年1~8月我国出口光伏玻璃共.23万吨,同比+2.98%,相较年的增幅(同比+8.70%)有所下降,其中在4~6月海外疫情恶化的时期出现了同比减少的情况。

海外疫情仍不明朗,市场仍对今年及明年海外光伏市场的发展存在分歧,需求端的影响有可能持续扩大。BNEF(彭博新能源财经)已将年全球光伏需求预测从Q4预测的-GW下调至Q1预测的-GW,年可能会是八十年代以来新增光伏装机规模首次出现下降的一年。IHS-Markit也将装机预期从年12月预测的超过GW下调至年4月预测的GW(为中性预测,区间为GW~GW)。

海外市场需求占全球光伏市场需求的约四分之三,对于部分一线光伏企业而言,海外市场整体占据公司出货量60%以上的份额,并且海外业务占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因此若海外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对这些公司在订单需求、运输、供应链、人力成本等方面造成一定影响。

但是综合来看,我们认为本次COVID-19卫生事件对整体装机冲击影响可控:

(1)海外主要国家多是集中式大项目,受疫情影响较轻。(2)美国等关税政策利好也有利于对抗疫情造成的冲击。(3)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运行造成的冲击,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各国提供了借助布局清洁能源提振经济的机会。(4)随着COVID-19冲击化石燃料行业,以及光伏组件成本不断下降、效率不断提升,光伏发电比以往更具成本优势。

1.3、双面趋势不减,与透明背板相比玻璃有三大优势

常见的光伏组件分为传统的只有朝向太阳一面发电的单面组件和正、反面都能发电的双面组件。当太阳光照到双面组件的时候,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光到达地面后会被反射到组件的,这部分光可以被电池吸收,从而对电池的光电流和效率产生一定的贡献。同常规单面组件相比,双面光伏组件在正面直接照射的太阳光和背面接收的太阳反射光下,都能进行发电,可有效提高发电效率以及生命周期内的发电量。影响双面组件发电增益最主要的因素是:地表反射率和组件的安装高度。

主流的双面组件为双面双玻组件,即组件两面最外层均由透光的玻璃覆盖。与传统单面组件相比,除了发电效率更高、生命周期内发电量更大外,双面双玻组件还具有以下优点:

(1)生命周期长、衰减更慢。常规单玻组件采用的高分子有机材料背板在强烈紫外线照射下容易产生黄变,导致其稳定性下降甚至脆化。双玻光伏组件相较于常规单玻组件,一般寿命可增加5年至30年,背面在5%至30%之间。

(2)散热性更好。光伏组件的发电量会随着温度的增高而降低。在常规单玻组件和双玻组件散热性方面,因为玻璃比背板的导热系数更高——玻璃的导热系数为1.04W/(mK),而背板的导热系数为0.14W/(mK),所以这也成为一个影响组件发电效率的因素。

(3)显著减少PID现象的产生。光伏电站并网发电后,尤其在湿度较高条件下,组件边框与内部带电部分产生的负偏压,可能形成使钢化玻璃内钠离子迁移的漏电流通道,导致组件效率衰减,这就是电位诱发衰减(PID)现象。双玻组件中钢化玻璃自身材质的透水率几乎为零,从根本上几乎杜绝了PID现象的产生。

新加坡太阳能研究所(SERIS)基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云和地球的辐射能系统(CERES)数据估计到达组件正面和背面的辐照度,以估算电量产生情况,并测算了包括固定倾斜、单轴跟踪、双轴跟踪等多种太阳能设计在内的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

结果表明,双面组件单轴跟踪装置可将电能产量提高35%,并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占土地面积的93.1%)达到最低的LCOE。尽管双轴跟踪器在高纬度地区可能产生最高的能量,但其成本仍然过高,现在大规模商业应用的性价比不高。所以,短期内,双面组件配合单轴跟踪器将成为主流。

市场上的双面组件除双面双玻组件外,还有一种透明背板组件较为常见,透明背板组件即组件背板为高分子有机材料制成的透明板。相比而言,虽然双面双玻组件的重量通常大于透明背板组件,在运输、安装以及运维的过程中会带来成本上的增加;但透明背板除导热差、寿命较短外还有以下缺点:

(1)透明背板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到环境影响。玻璃的硬度较高,更耐磨,且力学性能较好。而且酸、碱、盐雾等环境条件会破坏背板,在沿海地区或盐湖等地域尤为明显,使EVA和太阳电池片暴露在水汽、酸碱环境下,会破坏组件稳定性,导致发电量大幅衰减。因此在自然客件比较严苛的地区,如较潮湿的东南地区、风沙较大的西北地区、以及渔光互补、水面电站等项目,有可靠性优势的双玻组件几乎已成为标配。

(2)透明背板的有机材料阻燃性相对较差。光伏系统由于组件热斑和直流拉弧等原因有可能产生自燃现象,容易引发火灾,这也是阻碍透明背板应用的原因之一。

(3)透明背板的环保性不如玻璃。玻璃在回收时可以方便的进行熔融,而透明背板由于化学组成及材料本身性质等原因,在回收利用方面对比玻璃仍处于劣势。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猛,双面高效组件技术日益成熟,产量不断上升,双玻组件渗透率将进一步提高,带动光伏玻璃需求增长。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年全球双玻组件需求将继续扩大,年双玻组件占有率也有望从年14%的份额增长至约26%,并呈现逐年递增趋势,预计到年双玻组件将超过60%,成为组件市场主流。

年7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轻质晶体硅光伏夹层玻璃》(俗称双玻组件)开始实施。该标准的实施可有效指导光伏夹层玻璃的安全性能评价和双玻组件的应用,有利规范和引导市场的有序发展。双玻组件需要双倍面积的光伏玻璃(虽然厚度有所减少),其大规模应用将持续提升光伏玻璃的需求量。

年全球光伏玻璃的原片需求达万吨,对应理论年均日达2.65万吨/日,同比增速约为13%;十四五期间,光伏装机有望加速落地,叠加双玻趋势稳步提升,年光伏玻璃理论日熔量有望达8.87万吨/日,5年CAGR保持在27%的高位。

2、供给端:疫情影响下20年产能扩张有所放缓

2.1、光伏玻璃产能全球领先,双龙头公司占据半壁江山

由于光伏玻璃产业门槛较高且市场需求推动力有限,年以前全球光伏玻璃市场基本由法国圣戈班、日本旭硝子等外国公司垄断,国内光伏玻璃尚未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国内光伏组件企业几乎完全依赖昂贵的进口光伏玻璃。年之后,随着国内光伏组件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市场需求带动和较高回报的刺激下,国内光伏玻璃产能开始快速增长。

随着多年的发展,经历了技术改进提升、生产规模扩大的国内光伏玻璃行业,产能增长明显,已基本完成从依赖进口到替代进口的转变。自年起,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玻璃生产国,年我国光伏玻璃产能及产量全球占比均超过90%;我国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玻璃出口国。

据卓创资讯,截至年9月,国内超白压延玻璃在产基地30个,窑炉47个,生产线条,量达吨,以主流78%成品率计算,超白压延玻璃月产量超65万吨。

中国光伏玻璃行业经过多年的市场选择,逐渐形成生产区域和规模双集中的格局,其中双龙头公司(信义光能,福莱特)产能优势明显。截至年底,信义光能光伏玻璃产地主要分布在天津、安徽芜湖,产能t/d,加上马来西亚t/d,企业总产能已达到t/d;福莱特光伏玻璃产地主要分布在浙江嘉兴、安徽凤阳,共计t/d。信义光能和福莱特两家龙头公司在年底约占中国企业光伏玻璃总产能的52%;按照目前的投产节奏和Solarzoom的产能统计,我们预计年该比例有望提升至61.18%。

其它企业如中建材、彩虹新能源,也有超过吨的光伏玻璃日熔量,并计划继续加码光伏玻璃领域。南玻集团,作为光伏市场的较早进入者,年东莞基地便已拥有t/d光伏玻璃产线,但近年来光伏玻璃产能并未大举扩张,目前在东莞及吴江基地共2个窑炉,光伏玻璃日熔量共计0吨;年有望新投产0吨/日生产线。

2.2、新建产能受疫情影响延后,预期有效产能下调

光伏行业整体前景长期向好,市场对光伏玻璃需求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以双龙头公司为主的光伏玻璃企业加速扩张产能,不断提高光伏玻璃供应能力。从目前市场统计来看,年光伏玻璃产能增加主要集中在信义光能及福莱特。其中信义光能准备于年新增四条生产线,总产能为吨/日,福莱特亦准备在越南新增两条生产线,总产能为吨/日;到年底两龙头产能有望分别达到吨/日和吨/日(福莱特有吨/日产能于年5月开始冷修,有效原片日熔量为吨/日)。此外,南玻集团的0吨/日产线亦有望于年底投产。

由于玻璃窑炉容积一定,结构与容积高度相关,所以改扩建通常拆除原有部分结构,工程复杂工期较长。因此现阶段依靠新建生产线扩张光伏玻璃产能更具性价比,但建成达产周期较长也难以避免。在本次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各个产能新建项目进度大多受到影响,投产进度相较年的计划均有所延后。信义光能原计划于年上半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增设两条日熔量均为0吨的光伏玻璃生产线,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各生产线建设及投产进度有所推后。根据公司年3月16日发布的公告,准备于年新增四条太阳能玻璃生产线,总产能为吨/日。截至目前,公司位于广西的两条新生产线(日熔量各为0吨/日)均顺利投产(分别在7月1日和8月16日点火),另外两条位于安徽的新生产线(日熔量各为0吨/日)预期将分别于年第四季度及年末点火。

福莱特原计划在年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在越南新增两条生产线,已在越南海防光伏玻璃生产基地已完成了厂房基建工作,正在开展设备安装调试工作。但安装调试的技术人员主要在中国,因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预计国内安装调试的技术人员可在年第四季度到现场顺利指导窑炉点火工作。目前福莱特嘉兴基地超白压延玻璃一窑四线吨/日生产线已于5月22日放水,预计6-9个月冷修完成,因此今年5月份至年底实际在产产能为吨/日。

其它公司方面,湖南巨强再生资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于年10月18日投产的一窑一线t/d光伏玻璃生产线,今年6月生产普白压延玻璃,超白压延暂停。河南思可达光伏材料有限公司一窑两线吨/日光伏玻璃生产线检修完成,已于7月23日点火。安徽燕龙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吨/日新线于7月28日点火。

综合来看,疫情给年上半年光伏玻璃的出货带来一定影响,原计划今年新增生产线的实际点火、达产日期可能存在变数,导致原计划新增吨/天的有效产能无法完全兑现。不过受益于光伏玻璃生产的典型大化工属性,除冷修等原因外没有停工的习惯,疫情影响下生产装置基本维持正常运转,在产产能并未受到太大冲击。预计年光伏玻璃新增名义产能约吨/日,于年底达到约3.24万吨/日的名义产能;新增有效产能约吨/日,于年底达到约2.48万吨/日的年平均实际产能。

2.3、政策“一刀切”,22年后产能扩张不确定性仍存

年1月,工信部发布《水泥玻璃产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操作问答》,明确平板玻璃(含光伏玻璃、汽车玻璃等工业玻璃原片项目)须制定产能置换方案;虽然其中明确了熔窑能力不超过吨/日的新建工业用平板玻璃项目可不制定产能置换方案,但光伏玻璃行业窑炉大型化的趋势使得未来行业的新建项目必须按照政策要求执行产能置换;此外,年发布的《产业政策调整指导目录(年版)》中,亦将“太阳能产业用超白(折合5mm厚度可见光透射率>90%)浮法玻璃生产线”从鼓励类清单中剔除。

政策对平板玻璃行业的产能控制和置换由来已久。早在年国家已发文要求严格控制新增平板玻璃产能,同时仍明确支持大企业集团发展光伏太阳能玻璃等技术含量高的优质浮法玻璃项目;年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年版)》首次将“太阳能产业用超白(折合5mm厚度可见光透射率>90%)浮法玻璃生产线”纳入鼓励类清单,也体现出国家支持光伏玻璃产能建设的信心;然而平板玻璃产能置换进度相对低于预期,主要系仍有部分企业打着光伏玻璃或汽车玻璃项目的名号新建普通浮法玻璃生产线,国家先后多次发文明确严禁备案和新建扩大产能的平板玻璃建设项目,并于年初明确光伏玻璃项目亦属于产能置换的范围内。

从国家层面和宏观层面,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加大加严对平板玻璃产落后产能进行淘汰和置换的力度和决心,也可以理解为了避免企业借用光伏玻璃或汽车玻璃的名义新增产能已经过剩的普通浮法玻璃生产线而做出的将光伏玻璃和汽车玻璃同样纳入产能置换的决定;但是在光伏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且在“十四五”期间光伏装机落地速度不减的情况下,在年已经出现了光伏玻璃供不应求;在此时进行平板玻璃产能置换“一刀切”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光伏玻璃行业的供需平衡,从而进一步影响光伏行业未来的健康发展。

根据中国能源报消息,“智汇光伏”的创始人王淑娟认为,平板玻璃行业是结构性的产能总量过剩,是普通建筑玻璃产能过剩。我们认为,未来政策或许需要重新评估对压延玻璃新增产能的政策(因目前光伏玻璃制造的主流工艺为压延,而《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中并未对日熔量超过吨/日的压延工艺产能提供明确的换算数据),避免对光伏产业未来的发展带来不可预见的影响。

和其他重资产行业类似,光伏玻璃建设项目的初始投资相对较高(千吨/日产线投资规模在6亿元左右),且产线的建设周期较长(1~2年),其过去的产能扩张节奏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根据我们对各公司披露的在建光伏玻璃项目的梳理,20~22年有望迎来新一波光伏玻璃产能的扩产高峰。但是在前文所述中,自年起严格控制光伏玻璃新增项目的审批和落地的背景下,考虑产线的审批和建设周期(一般为2~3年),在年尚未有规模化光伏玻璃项目审批通过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年及未来的光伏玻璃产能扩张节奏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3、光伏玻璃供需持续偏紧,价格有望维持高位

3.1、原材料及燃料动力对成本影响显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5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