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珠文化古代采珠是什么样的北海市旅

古代采珠

[三国吴]万震《南州异物志》:“合浦有民善游,采珠儿年十余便教入水求珠。”

历史上,采集南珠是当地居民的生活常态。清光绪年间的《北海杂录》记述:“白龙城海面,有珠池焉。在北海东约一百二十里。每年四月间,即有渡船三四十艘,人约三四百,出海采珠,至五月止。近年出珠不多,今年尤少。其大者重只四五分;小者如粟米,重约三五厘而已。近有安南珠,混充廉珠,比廉珠大而价平,然珠色不及矣。”

没水采珠

我国古人最早的釆珠方法是潜水采捞:采珠人先用长绳缚住腰,携带竹篮潜到海底,把采到的珠蚌放到竹篮里,然后摇动绳子,海面上的人就把采珠人连人带竹篮快速拉上水面。用这种方法采珠很危险,采珠人不但会缺氧,还可能被大鲨鱼袭击。南宋范成大所编的《桂海虞衡志》一书,是这样记述古代采珠状况的:“惟蜑能没水探取。旁人以绳系其腰,绳动摇则引而上。先煮毳衲极热,出水急覆之,不然寒栗而死。或遇大鱼、鲛鼍诸海怪,为髻鬣所触,往往溃腹折肢,人见血一缕浮水面,知蜑缰死矣。”

合浦珠民在长期的采珠生涯中,为了应对在大海中采珠不可预知的危险,创造了各种各样的采珠方式和采珠工具。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记述了在珠池釆珠的几种改良方法:扬帆采珠法、竹耙沉底釆珠法、没水采珠法、掷荐御旋采珠法。

现代采珠工具

竹耙沉底采珠

《天工开物》书中还有记述:“舟中以长绳系没人腰,携篮投水。凡没人以锡造弯环空管,其本缺处对掩没人口鼻,令舒透呼吸于中,别以熟皮包络耳项之际。极深者至四五百尺,拾蚌篮中”,“宋朝李招讨设法以铁为构,最后木柱扳口,两角坠石,用麻绳作兜如囊状。绳系舶两旁,乘风扬帆而兜取之,然亦有漂溺之患。今蜑户两法并用之”。这就是借助帆船的航行带动耙螺工具来捕捞珠贝的方法,类似于后来的拖网捕鱼。

合浦珠民将没水采珠改良为机械拖网捕珠,这样一来,采珠量大增技术日趋成熟,因此才有后来明弘治十二年(年)年采珠量2.8万两的惊人纪录。

▍来源:《南珠天下第一珠》、北海广播电视台_看北海

▍图片:仅做分享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客服:旅小妹(cnwzd),欢迎约稿

北海市旅游文体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2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