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决定了跨越山河大海来祖国的心脏,也就是北京,各处的5A级景点人挤人,那也别错过皇家园林北海公园这一景——渎山大玉海,这是乾隆皇帝都点过赞的玉雕作品。
渎山大玉海属于元代玉雕,在忽必烈一统江山称帝之后,为了彰显国力和国威,为王者歌功颂德,遂专门打造了这件重达千克的巨型贮酒器,乃是作为镇国之器,只此一件,《元史·世祖本纪》中有载:“至元二年十二月。渎山大玉海成,敕置广寒殿。”其器型之宏大、气魄之雄伟,是中国玉器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式作品,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一件大型玉器。
渎山大玉海内壁光素无纹,外壁雕琢了波涛汹涌的大海和各种海兽,诸如海龙、海马、海猪、海螺等等。工匠巧用玉石中天然的白点来刻画一朵朵浪花卷起时的场景,效果生动自然,仿若天成。每只海兽都极具动感,腾跃奔驰在海面上空,这些纹饰所展示的是蒙古帝国勇猛善战、豪气干云的民族精神和气魄。
忽必烈造大玉海的初衷,就和很多开国皇帝修建标志性建筑物一样,寄予了希望元帝国能千秋万代、延绵不绝的愿景,不过元帝国统治中原的时间不仅短暂,大玉海这件“国之重器”还流落民间,成了腌菜缸。
明万历年间,广寒殿倒塌,大玉海流落到了北京西华门外的真武庙中,道士们也看不懂这个器具,就觉得大小合适,所以拿来腌了一缸的咸菜。康熙五十年(公元年)真武庙重修时,人们发现了这个器具的价值,就挪到了庙内,好好的端放着。直到乾隆十年(公元年),得乾隆皇帝慧眼识珠,粗略辨出了这是金元时期旧物,价值非凡,于是重金将大玉海买了回来,配了个新底座,放置在北海的承光殿中,还专门修建了一个小亭子,取名玉瓮亭,就用来安放这件渎山大玉海。
说到大玉海的底座,它其实也没丢。研究文物和收藏的人都知道,玉器摆件的底座通常也是非常讲究的,和玉器的纹饰、地位、用途相匹配,底座也是精雕细琢的艺术品,何况还是元代的老物件,那就更有历史价值了。那这底座既然没丢,又去哪里了?
玉瓮亭
能承担千克重量的底座本身也不轻,猜测是因为搬运困难,所以没有跟着大玉海一起搬进皇家园林。底座被留在了北京的法源寺,并且仿造渎山大玉海,造了一个新的石瓮摆在了上面。所以你要是去看过的话,也轻易就能看得出来,清代的石瓮和元代的底座就是两种风格,而且毕竟年代不同,连磨损的程度都不一样。直到现在,这对原配搭子也没重新组合在一起。
除了建亭保护,乾隆还四次整修大玉海,命人洗涤干净大玉海的苔藓污垢,对海兽、海浪等纹饰打磨精细,修缮海兽身上的毛发等细纹。当然了,“盖章狂魔”、“弹幕小能手”的乾隆也没忘了在大玉海上镌刻御制诗词及自序和自注,不过正是这些文字,很好的向后人交代了大玉海的传递经历。
法源寺石瓮
就冲着乾隆爱惜文物这个劲头,给我们留下了一件传世精品,这件传承已久的元代镇国之宝也非常值得一观哦!
参考资料:《玉器的故事》故宫出版社
《马未都说收藏》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