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投精选理由:本文作者北海茶客,是一位私募基金经理,从业这些年见识到了各式各样投资人的起起伏伏,在他们投资生涯起起落落中,感受到经济的周期。
投资没有什么铁律。要说有什么铁律,我觉得,就是周期。我最近对这个词好像心得颇多,想起很多事,有的跟投资相关,有的跟投资不相关,但总得来说,都跟周期相关。随手写了点东西:
1,投资大师霍华德马克斯有一本非常经典的书,叫《投资中最重要的事》。其实这本书来来回回就是讲一个事:周期。周期不可预测,只可感知。投资要在市场喧嚣的时候离场,无人竞争的时候布局。很多东西都会变,只有周期不会变。因为周期的背后是亘古不变的人性。
2,资管圈有个朋友。当年刚毕业的时候,因为专业很生僻,工作很不好找。后来终于找到个财经媒体记者的工作,进去一看同事尽是名校毕业的。老板看到他这个学历背景说,哎,他们都去跑上市公司,信托没人跑,你去跑跑吧。
结果他就一头扎进这个没人研究的领域,研究了很多信托的法律、制度和业务。正好那几年非标市场大发展,信托作为一种规避信贷监管的通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信托公司赚得盆满钵满,他也成为了这个行业的知名记者,还写了一本系统解读信托行业的书。
后来他就成为这个行业知名的专家,再后来他就以此为契机进入资管服务行业,创立了一家做资管服务的公司,现在做得风生水起。看,机会都在没人搭理的地方。
3,又说到职业选择。当年我们从学校毕业的时候,很多同学都向往去券商投行,要么做跟二级市场相关的投研,要么做什么IPO并购重组的工作。后来做股票投资的,来来回回,有时显得很厉害,但最终没多少赚钱的。
总得来说,高大上的行业,聪明人去得太多,竞争太激烈,获得成功的难度自然就加大了;反而有的同学在看起来不起眼的领域,深耕多年(比如不良资产处置),现在走得非常平稳。
4,因为读书的时代在校友会当记者,知道不少老校友的故事。他们应该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金融系的毕业生,第一批参与改革开放后淘金的领路人。有很多人一毕业就很得势,但是后面的结局却不是很好。有很大一批人刚出校门就发了财,但是更多人的财富都在海南泡沫中被吞噬了。
5,在国企工作过一段时间。机构大了,总是会有各种派系。某位领导上台得势,其青睐的势力就会在该机构做大,狐假虎威的人多得很。
在这样的时期,不参与这种势力,即使工作做得再好,也很难在机构有出头之日。可是,领导一倒,下面的势力就散了,因为下一任领导很难重用一个在政治上被打上了标签的人。反倒是那些没有派系的人物,走得相对平稳得多。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周期?
6,说回股票投资。本人刚开始接触股票投资的时候,一位老校友给我说了一套买烟蒂股的格林厄姆式的投资方法。当时听完的感觉就是,过时了。结果后面他用这种看上去陈旧迂腐的方法一次又一次地收割市场,20年的年化收益率接近25%。
毕业后在大机构工作,比较喜欢读南方基金投资总监邱国鹭的博客,觉得他说的啥都对,就是相关的股票不涨。邱国鹭在年创业板大涨的时候唱空创业板,估计他自己在南方基金也呆不下去,就离职了。再后面就是他创立高毅资产的故事,现在如日中天。
7,年的时候见了一位神人。当然他在点清仓离场,躲过了大跌,相关产品业绩在前几年非常亮眼。那一年他清仓后就出来路演,表现出各种股神的气质。令人印象最深的是,观众随便说一个股票,他可以马上说出那个股票的代码。
那一年,这位神人的基金管理规模迅速扩张到亿+,他的那套交易方法也被人迅速神化。当然,故事的结局就没那么好了。
8,年的时候与当年那位教我格林厄姆投资方法的老校友交流。他说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