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前,曾有人提出“数字北京”的概念。他们认为北京的街巷胡同多如牛毛,名称又五花八门,十分繁杂,不易记忆,不如将北京网格化,街巷胡同以数字命名,以便于管理、识别。此说虽有些新意,但不宜实行,因为它势必会破坏古城的历史和文化特色。
殊不知,在北京城三千多年的历史中,就与大小数字结缘,数字成为北京城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且不云什么“八臂哪吒城”、“内九外七皇城四”、“九坛八庙颐和园”、“九门八典一口钟”这些基本常识,就是细研究起来,在数字的背后,也是有很深的学问!
“燕京八景”之“外八景”
北京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燕京八景”的,虽然对它们的起源和具体包括哪八个景致,不少人不知其详,但都不会对“燕京八景”陌生。燕京八景又有京师八景、燕台八景、燕山八景之称。至少起自金代,在当时的《明昌遗事》中就有了记载。虽然后来的朝代在具体名称上有些变化,最终经清高宗乾隆定了型。如“蓟门飞雨”改为“蓟门烟树”;“玉泉垂虹”改为“玉泉趵突”;“西山霁雪”改为“西山晴雪”;“太液晴波”改为“太液秋风”;“琼岛春云”改为“琼岛春阴”等。虽然在文字上有了改动,但景观的地理位置、内容没有变化。
“燕京八景”虽没有“敕建”、“御制”、“赐封”一类文字标定,但自始至终与皇家结缘,故而有些景观是古代平民百姓看不到的。如西苑里的“太液秋风”、“琼岛春阴”及西郊的“西山晴雪”、“玉泉趵突”等。但老百姓也有欣赏“八景”之类景观的逸兴,于是,在“燕京八景”之外,又出现了平民百姓的“外八景”。所谓“外八景”即银锭观山、西便群羊、东郊时雨、南囿秋风、燕社鸣秋、长安双塔、回光返照、石幢燕墩。如今,这些景物除“银锭观山”、“石幢燕墩”外,均难以寻找了。“外八景”与“燕京八景”相同,其意更多的是一种意境,而不是十分具体的景物。
与“燕京八景”一样,“外八景”大部分在中轴线西部。在“燕京八景”中,城东有“金台夕照”,“外八景”则是“东郊时雨”了。“东郊时雨”在今天的朝阳门外。百余年前,出朝阳门过了东大桥之后,人烟渐少,放眼一望是广阔的田野和万顷良田,大大小小的村庄星罗棋布,在村舍、小河、苇塘和溪流附近是依依的杨柳。尤其在清明节后春雨纷纷的日子里,布谷声不绝于耳,农夫们扶犁荷锄下田耕耘,大地上的耕牛在蒙蒙细雨中来往,给田野带来勃勃生机和春色。此情此景自然会感动文人墨客,他们借景生情,将自身的山水情怀凝聚成“东郊时雨”这样充满诗情画意的诗句。
“东郊时雨”一景的推出,应该归功于明代诗人李东阳(西涯)。他曾为“东郊时雨”题咏:“鸣鸠将雨过东林,细草青郊望转深。润入土膏春脉脉,暝含山色昼沉沉。寻花问柳游人兴,荷锸扶犁野老心。见说帝城多景物,春晴未必胜春阴。”李东阳的诗像一幅青绿山水画,将“东郊时雨”的文化内涵、艺术意境尽收其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对于那些看惯了亭台楼榭、曲水流觞的士大夫而言,“东郊时雨”自然是别有一种风情。有人认为“东郊时雨”泛指东郊(今朝阳区)没有错,但李东阳诗中的“暝含山色昼沉沉”不可解释,因为城东并没有山啊!确实今天东郊无山,但在明代还是有山的,即广渠门外有九龙山。九龙山是座小土山,东西走向长约二里。据《北平旅行指南》云,九龙山“黄木厂迤东,有土阜高数丈,蜿蜒里许,形势若龙,主峰有庙一,清末尚未拆尽”。九龙山在清代“尚未拆尽”,明代李东阳在春季踏青时肯定会有所涉猎,将其写入诗中就很自然了。九龙山的消失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事,至今还留有九龙山的地铁站名。总之,“东郊时雨”是看得到但摸不着的景物,只能心领神会了。
当然,“外八景”并非全是抽象和意境,也有直观和具象的,如“西便群羊”。据史料云:“在西便门外城壕左侧,向有白石数十,长各三尺四尺不等,星罗棋布,随河堤上下分布,年代既久,人于里许望之如白羊,其状或立、或卧,与真羊无异,故曰‘西便群羊’”。“西便群羊”之所以流传甚广,还与鲁班兄妹斗法建北京城的传说故事有关系,在传说中这些大大小小的石条是羊的化身。将一些景物与传说故事相互联系和衬托,自古以来就是各个“景”的特色,“西便群羊”便是如此。因时代变迁,“西便群羊”已无迹可寻了。
在“外八景”中最有遗迹可寻的是“银锭观山”。时下一些旅游书和后海胡同游的三轮车夫往往将“银锭观山”说成是燕京八景,显然是不正确的。银锭桥是什刹海的风景之一。所谓银锭桥是一座微拱石桥,形如银锭(元宝),是什刹海和后海的分界处。如果立在桥上西望,远处西山诸峰,叠嶂如画,历历在目。曾留下“银锭桥连响闸桥,湖光山色隐迢迢。碧峰一寺夕阳下,月光荷花通海潮”的诗句。在银锭桥曾有“银锭观山水倒流”的奇异景观,被称为“城内水际看山第一绝胜处”。在水际上看远处的山峦,北京城里仅此一处,使银锭观山名噪一时,声名大振,有人将其误为“燕京八景”中就很自然了。如今,站在银锭桥上举目西望晴天时仍可看到隐约的西山,但因高楼林立,山景不清晰了,但余韵尚存。
因“燕京八景”的影响,北京的一些区县也推出自己的“八景”,如“通县八景”、“延庆八景”、“怀柔八景”……而且在景的命名上也效仿“燕京八景”的语言形式,有“古塔凌云”、“银山铁壁”、“海坨飞雨”、“灵泉漱玉”等,四字一句,一句一景,尽显当地的山川之美。
北京人对“八”情有独钟
无论燕京八景还是“外八景”都突出了“八”这个数字。北京人没有人将“八”与“发”相联想的说法,但对八是情有独钟的,八字处处可见,乃至还有了“丑八怪”、“八杆子打不着”及“七大姑八大姨”之类诙谐说法。
在历史上,八与北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在地名中至今还保留着八条胡同、八道弯、八里桥、八面槽、八里庄、八王坟、八达岭、八宝山、八道河、八角等等。其中八达岭是享誉世界的非物质遗产。
清末民初,有人将庙会兴盛的八座庙(隆福寺、护国寺、白塔寺、东岳庙、蟠桃宫、大钟寺、土地庙、白云观)称为“八庙”。在“八庙”中,除此说外,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即“皇家八庙”。皇家八庙指的是太庙、奉先殿、传心殿、寿皇殿、雍和宫、堂子、帝王庙和孔庙。这些庙均以为皇室服务为主,平民百姓难以涉足。京人所说的“九坛八庙”就是指的这个八庙。
在这些八庙之外,老北京还有“紫禁城外八庙”之说,这八庙为宣仁庙、凝和庙、普度寺、真武庙、昭显庙、万寿兴隆寺、静默寺和福佑寺。这八个庙包罗万象,不仅有风、雨、雷、电保护紫禁城的神庙,还有专祀关羽、真武大帝的庙。如今尚有几座庙保存良好。像西华门外的真武庙及北长街的静默寺基本上不存在了。
在生活中,老北京人宴饮时喜欢到“八大堂”、“八大居”、“八大楼”。虽然在具体内容上有所不同,但都是提供美味佳馔的地方。买布老北京人离不开山东人开办的“八大祥”。虽时过境迁,但瑞蚨祥和谦祥益仍在。此外,他们上天桥玩也要看“八大怪”的杂耍玩艺,八大怪名声很大,天桥出了好几茬“八大怪”,至今还有人记得云里飞、大金牙、大狗熊等艺人,在今天的天桥文化广场上还有他们的雕像。
老北京人喜欢数字“八”的氛围,但也耻于说什么“八大胡同”,他们喜欢在喝着八宝粥,吃着八宝菜时听听八角鼓的玄音,回忆古城的一个个“八”,生活是很惬意的。
清代,有人将北京城门的特色及功能用“八景”形式记录下来,“城门八景”即:正阳白马、崇文铁龟、宣武土丘、西直折柳、西便群羊、阜成梅花、朝阳谷穗及东便渡舟,当然有些是牵强附会,但大多都有典故可寻。
五镇、五顶和五大金属古迹
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古城北京是按《周礼·考工记》的理念建筑的,而且是先规划后施工,这在世界建城史上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受传统文化影响,《易经》、风水学及五行学等哲学自然会在城建中体现。其中,金木水火土五行影响很深,于是北京有了东西南北中“五镇”之说。按《清代野史大观》所云,五镇中东方之镇为黄木厂,南方之镇为烟墩,西方之镇为大钟寺,北方之镇为昆明湖,中方之镇为景山。五镇中除有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还含义金木水火土五行。五镇中的“北方之镇为昆明湖”之说还有些争论,有人将城北仰山洼列为水镇。在清中叶以前,仰山洼有充沛的水,洼面宽阔,洼水汹涌,清廷曾在此操练过水军,而仰山洼又在紫禁城正北,昆明湖在西北,将其列为北方之镇也是有些道理的。
如今五镇中的东方之镇黄木厂已不存在,其他几“镇”依然存在。至于有争议的仰山已纳入奥林匹克公园,仰山作为地名得以保留。
老北京祭祀的碧霞元君庙被称为“顶”。按《太平御览》等典籍记载,碧霞元君为泰山大帝的女儿,是平民百姓尤其是妇女的保护神,因此北京“城郭之间,五顶环列”,每年春天的“朝顶进香”是一件盛事。五顶亦是按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东顶在东直门外,西顶在京西蓝靛厂,南顶有两个,大南顶在通县马驹桥,小南顶在丰台大红门,北顶在城北大屯村,中顶在右安门外草桥。年后“朝顶进香”活动停止,各个“顶”渐被荒圮,其中仅北顶在奥运村中被重新修葺,而且成为奥森公园的一个旅游打卡地。不过人们只知其为“娘娘庙”,不知其为北顶。北京妙峰山、金顶山亦有碧霞元君庙,但其知名度远不如“五顶”。
“五顶”存在时,每年春天都会有盛大的庙会,而碧霞元君又是受妇女儿童喜欢的神祗,因此各顶的庙会是很吸引人的。庙会因具有祭祀、游玩和购物三大功能,素来是中国文化重要组成,也是平民百姓喜闻乐见的活动。在“朝顶进香”之际,北京城就成了欢乐的海洋。尤其那些平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姑娘、小媳妇,可以大大方方、名正言顺地参加朝顶进香活动,这使“五顶”的庙会笑语欢歌不断。“五顶”的庙会各有特色,如中顶庙会以鲜花为主,因为此地在十里花乡的草桥地界;而北顶庙会以农具等为主,昌平附近的农民都会在庙会期间到这里购买农具、种子,而那些伴随而来的媳妇、女儿也可借机买点花布小百货,并且品尝一下风味小吃,呈现出一派乐融融的“农家乐”景象。
“五”这个简单数字,在北京有很大魅力,在“五镇”、“五顶”之外,还曾经有五大金属古迹:金门墩、银闸、铜亭、铁影壁和锡殿。金门墩在原地安门,据传地安门的门墩是金的,还埋有一只金老鼠。金老鼠的头尾恰巧为北京中轴线所穿,故亦称子午线。不过当年拆地安门时只发现了石鼠而没有金鼠。银闸在今天的银闸胡同,此地“为元时之御水河”故道,据史料载:此地“下埋有白银铸水闸一座”,闸上还刻有“大元元统癸酉秋奉旨铸银水闸一座”十五个字,并刻有“太傅左丞相薛敦监铸”九个字。铜井在北城新街口铜井胡同,井台、井栏均由红铜铸成。锡殿在北海太液池畔,铁影壁原在德胜门铁影壁胡同,后移至北海北岸。
由于历史久远,金、银、铜、锡四大古迹已不复存在,而尚存的铁影壁也不是铁的,据研究不过是巨大的火成岩,因呈铁褐色,被误认为是铁了。
“五”与北京城的魅力并不仅表现在上述几处,北京的通惠河有“五闸”(大通闸、庆丰闸、平津上闸、平津下闸、普济闸),其中庆丰闸又称“二闸”,最为有名。城内外有“五大窑厂”(方砖厂、细瓦厂、琉璃厂、亮瓦厂、黑窑厂)。“五大窑厂”亦称“五大厂”,又有另一种说法,指的是台基厂、神木厂、大木厂、玻璃厂和黑窑厂。不过,这些厂不存在了,有些留在了地名上。北京还有拱卫京师“五大桥”之说,即永通桥、卢沟桥、宏仁桥、安济桥、朝宗桥。永通桥即通州八里桥,宏仁桥即马驹桥。这些桥在古代或近代历史的战争中,为保卫北京城有特殊的贡献。
在老北京,“五”还存在许多景观的细节上。像戒台寺有抱塔松、卧龙松、活动松、自在松、九龙松“五大名松”;北海内有“五龙亭”,景山有镇山“五亭”。故宫太和殿及景山寿皇殿在近年的修葺中都发现殿脊正中位置的瓦下有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铸的元宝及五谷杂粮、五枚铜钱、红蓝黄白黑五色线条等,这些物件都以五为基数,不但是建筑风俗,与五行之说也有关。据了解,年2月14日永定门新城楼重建时,也效仿古人安置了五个铜钱、五条彩线和五谷杂粮等。
北京的“内九外七”的城门下,往往还设有“五虎杆”。五虎杆“高度居城楼之半,形式类似旗杆”,白天杆上挂旗,晚上挂灯,而且“各有记号”来指挥守城人。守城长官可根据旗子、灯笼的变化来调动兵力。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对“五虎杆”深恶痛绝,将各城门的“五虎杆”一一拆除。
“四”也融入老北京的生活
除了喜欢“八”之外,北京人也喜欢“四”,因为京人没有将“四”谐音化成不好的意思的习俗。比如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四合院成了最理想的居所。在《清末民初云烟录》中说:“清末民初,号称‘四大’的非常之多。戏曲界,前有‘四大名昆’,指谭鑫培、王楞仙、陈德霖、何桂山;后又有‘四大名旦’,指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中医界有‘四大名医’,为孔伯华、萧龙友、杨浩如、汪逢春。”据此书云,“晚清还有‘四大恶少’,指张君宜、岑春煊、左孝同、劳太乔而言。四人都身出权门,少时倚仗家庭势力,横行霸道,胡作非为。在段祺瑞担任国务总理时,他手下的靳云鹏、徐树铮、曲同丰、付良佐号称‘四大金刚’”。书中列举的“四大名医”与后来的说法有所不同,在《老北京五十年》中称“四大名医”为萧龙友、施今墨、孔伯华和汪逢春。在“四大名昆”还有“四大须生”,即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四大名旦”外有“四小名旦”,即李世芳、毛世来、张君秋和宋德珠。
北京人对“四”的钟爱还表现在其他方面,如什么“四大徽班”——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四大戏园”——广和楼、华乐园、广德楼、第一舞台。在风味食品业中,北京人推出了“四大斋”——月盛斋(酱牛羊肉)、正明斋(月饼糕点)、天福斋(酱肘子)和九龙斋(酸梅汤)。至于什么“四大桓”——桓兴、桓利、桓和与桓源四家大钱庄。还有同仁堂、永安堂、庆仁堂、鹤年堂“四大堂”(药铺),老北京人中不少人如数家珍,一五一十将历史典故轶事讲个明明白白。
“四”在北京还是一些地名的开头字,如四川营、四道河、四路居、四道穴、四海、四海庄、四合庄、四潭沟、四王府等等。总之,数字八与四早已融入到老北京的生活中了。
北京数字妙趣多多
北京是个有故事的城市,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字中,蕴藏着许多逸闻趣事和历史典故。在北京人眼里,所有数都是吉祥数字,没有数字忌讳,所以从一到万到百万都可做地名。如一渡河、一亩园、一尺大街,二道关、二龙路、二拨子,三家店、三间房、三里屯、三眼井、三义里,四道口、四川营、四海庄、四合庄,五棵松、五孔桥、五里仓、五道营、五路通、五四大街,六里桥、六道河、六圈、六铺炕、六郎庄、六里屯,七道河、七里渠、七里庄、七贤巷、七圣路,八大处、八亩地、八宝山、八道河、八王坟、八宝坑、八道湾,九龙山、九里梁、九龙泉、九王庄,十字坡、十里河、十里堡、十字道、十里铺等等。在此之外,还有万福巷、万明路、万泉河、万寿路及百万庄、百果园、百子湾,千家店、千福巷、千章胡同等,例子很多,举不胜举。
北京地名中的数字,往往有城市坐标的作用。像京东京西各有一八里庄,京东八里庄表示离朝阳门八里;京西八里庄表示离阜成门八里。朝阳区的八里桥则是离通州镇八里而不是离朝阳门八里,按现今行政区划,八里桥以东为通州地界,桥及桥西隶属朝阳地界。六里屯、三里屯则是与东直门的距离。北京有些词句是有数字含意的,有时外地人不够熟悉,如头,在北京就是一的意思,地名有头条胡同、头道河等;半也是数字,是二分之一的意思,如半亩园、半步桥等。
昔日,有人将“老北京”逍遥自在的生活用“一口京腔,二口二黄,三餐佳肴,四季衣裳”来概括,其中,二口二黄也有二两二黄的说法。所谓“二口二黄”指京人会唱几句京剧,而“二两二黄”则指唱二两黄酒,内容不同但都是悠闲生活写照,也为“数字北京”提供了佐证。
数字对于解读北京的历史、地理和民俗文化是一把很好的钥匙,掌握和熟悉这些数字,对了解北京是有很大帮助的。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张双林
流程编辑:王梦莹